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余华文集 > 分章完结阅读10

分章完结阅读10

,让他在剩下的岁月里,学

会如何铭记自己的一生。

应该说,是约阿希姆最早发现了他音乐中“梦想不到的原创性和力量”,于是

这位伟大的小提琴家就将勃拉姆斯推到了李斯特的身边。当时的李斯特41岁,已经

从他充满传奇色彩的钢琴演奏会舞台退休,他住在魏玛的艺术别墅里领导着一支前

卫的德国音乐流派,与门德尔松的信徒们所遵循的古典理想绝然不同,李斯特以及

后来的瓦格纳,正在以松散的结构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李斯特为所有同情他

理想的音乐家敞开大门,阿尔腾堡别墅差不多聚集了当时欧洲最优秀的年轻人。勃

拉姆斯怀着胆怯之心也来到这里,因为有约阿希姆的美言,李斯特为之着迷,请这

位年轻的作曲家坐到琴前,当着济济一堂的才子佳人,演奏他自己的作品,可是过

于紧张的勃拉姆斯一个音符也弹不出来,李斯特不动声色地从他手中抽走手稿,精

确和沉稳地演奏了他的作品。

在阿尔腾堡别墅的日子,勃拉姆斯并不愉快,这位来自汉堡贫民窟的孩子显然

不能习惯那里狂欢辩论的生活,而且所有的对话都用法语进行,这是当时欧洲宫庭

的用语。虽然勃拉姆斯并不知道自己音乐的风格是什么,但是他已经意识到在这个

集团里很难找到共鸣。虽然他喜欢李斯特这个人,并且仰慕他的钢琴造诣,但是对

他描绘情感时夸张的音乐开始感到厌倦。当李斯特有一次演奏自己作品时,勃拉姆

斯坐在椅子里睡着了。

仍然是约阿希姆帮助了他,使他年方二十,走向了舒曼。当他看到舒曼和克拉

拉还有他们六个孩子住在一栋朴素的房子里,没有任何其他人,没有知识分子组成

的小团体等着要吓唬他时,他终于知道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是什么。他寻找的就是

像森林和河流那样自然和真诚的音乐,就是音乐中像森林和河流一样完美的逻辑和

结构。同时他也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会拒绝加入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新德国乐派,他接

近的是音乐中的古典理想,他从门德尔松、肖邦和舒曼延伸过来的道路上,看到属

于自己的道路,而他的道路又通向了贝多芬和巴赫。舒曼和克拉拉热情地款待了他,

为了回报他们的诚挚之情,勃拉姆斯弹奏了自己的作品,这一次他没有丝毫的紧张

之感。随后舒曼写道:“他开始发掘出真正神奇的领域。”克拉拉也在日记里表白:

“他弹奏的音乐如此完美,好象是上帝差遣他进入那完美的世界一般。”

勃拉姆斯在舒曼这里领取了足以维持一生的自信;又在克拉拉这里发现了长达

一生的爱情,后来他将这爱情悄悄地转换成了依恋。有支取就有付出,在勃拉姆斯

以后的写作里,舒曼生前和死后的目光始终贯穿其间,它通过克拉拉永不变质的理

解和支持,来温和地注视着他,看着他在众多的作品里如何分配自己的天赋。

还有贝多芬和巴赫,也在注视着他一生的创作。尤其是贝多芬,勃拉姆斯似乎

是自愿地在贝多芬的阴影里出发,虽然他在《第一交响曲》里完成了自我对贝多芬

的跳跃,然而贝多芬集中和凝聚起来的音乐架构仍然牢牢控制住了他,庆幸的是他

没有贝多芬那种对战争和胜利的狂热,他是一个冷静和严肃的人,是一个内向的人,

这样的品性使他的音乐里流淌着正常的情绪,而且时常模棱两可。与贝多芬完全不

同的是,勃拉姆斯叙述的力量时常是通过他的抒情性渗透出来,这也是舒曼所喜爱

的方式。

《第一交响曲》让维也纳欣喜若狂,这是勃拉姆斯最为热爱的城市。维也纳人

将他的《第一交响曲》称作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连汉斯立克都说:“没有任

何其他作曲家,曾如此接近贝多芬伟大的作品。”随后不久,勃拉姆斯又写下了充

满溪流、蓝天、阳光和凉爽绿荫的《第二交响曲》,维也纳再一次为他欢呼,欢呼

这一首勃拉姆斯的《田园》。维也纳人想贝多芬想疯了,于是勃拉姆斯在他们眼中

就是转世的贝多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