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嗡嗡的。
就连一向嘴不饶人的苏红,也是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
而围观村民们,听见这些,都愤怒了。
以前,村民们只觉得赵玉兰、苏巧母女俩,整天累死累活的为苏家不值当,可是,这是人家的家事,旁人也不好说什么。
何况,苏老拐面上对这娘俩也还不错,从来没跟赵玉兰红过脸,对苏巧也是常常的夸在嘴边,让人误以为,他对这娘俩真的不错。
这次,苏巧离家,村里人隐约就听见一些风声,可当苏巧说出来,大家才知道,这苏老拐真是个黑心肠的,老苏家没一个好人。
包括这一向话不多给人老实印象的苏大奎,还有村里唯一的女中学生苏红。
甚至,那两个离家读书的苏二奎和苏三奎,肯定也不是什么好货。
若是个好的,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家里人这样对待苏巧?
苏巧虽说不是他们的亲妹,可三岁到他们家,相处十多年,也就跟亲的一样啊。
真是太不应该了!
当即,村民们纷纷指责苏老拐、苏大奎,就连女娃子苏红也被骂了。
父子三人原本想霸占野猪肉,没想到肉没捞着,反而惹了一身腥,被苏巧当众指着鼻子骂,被村民们围攻指责。
三人承受不住,慌忙推开人群,往家去!
这厢,苏巧面上一片戚戚然,心底笑的猖狂。
老苏家也就这点计俩,真是不够她玩的啊!
第21章 是个知恩图报的孩子
苏家父子三人,在村民们的声讨之下,灰溜溜地跑回家中。
一回家,苏红就埋怨上了,“爸,咱家当年就不该要那死丫头,养了这么多年,还敢当着全村人的面,这么对你?真是气死人,她就是一个白眼狼。”
当年,苏老拐是想娶赵玉兰,但没想要苏巧的,家里本就有四个孩子,再添张嘴,他是不乐意的。
可是赵玉兰觉得婆家不会善待女儿,死活要带着苏巧,否则就不嫁。
那时也是没法子,谁愿意嫁给一穷二白的家庭还给四个孩子当后娘呢?权衡之后,苏老拐勉强答应接受苏巧。
也因此,赵玉兰对他又多了份感激。
之后的日子里,苏老拐也常常拿这事说话,跟原主说,当年她那么小,外婆家不收,爷奶家不要,他看着那么可怜,才将她带回家。
这些话说的多了,连苏红都觉得他们一家子是苏巧的恩人了。
苏大奎也气的握紧了拳头,神情狠戾,“这死丫头,今天要不是那么多人在,我非得揍她一顿不可。
那么一头野猪,全分给别人了。”
苏老拐坐在大桌旁,抽着旱烟,沉默不语,神情也是凝肃。
他刚才在村口,原本是想给苏巧娘俩一个台阶下,既拿回肉,又能接她俩回家,毕竟,现在正是晚稻收割时候。
家里突然少了两个劳力,地里的活只有他跟大儿子两个,家里洗衣烧饭喂鸡等又没人管,才不过两天就已经快撑不住了。
之前撵人,他一时气急,没想到这些,当然,他那时更没想到,她娘俩会真的敢走。
不过,当时走了他也不急。
反正,这娘俩身无分文,既没地儿住,又没粮吃,住在那牛棚,能撑几天?
尤其赵玉兰那软弱胆小的性子。
苏老拐原估算着,最多三天,那娘俩就会灰溜溜地回来。
可刚才在村口发生的事,让苏老拐心里突然有些发虚,他发现,事情似乎离了他的掌控。
尤其是苏巧。
平时唯唯诺诺,他说东,她不会到西,更不会跟他顶嘴。
今天却当着村里人的面,一点脸不给他,那样伶牙俐齿、牙尖嘴利,就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那样子,绝对不像想回来的。
“哼,我看她能硬到什么时候?”苏红还在那气鼓鼓地骂着,“到时候,她就算下跪求咱们,我也绝不会让她再踏进我们家的门。”
“她还想回来?回来,我把她那腿打断。”苏大奎朝地上吐了口痰,恶狠狠道。
苏老拐听着儿女只知道在那发狠,拿着旱烟杆敲着桌子,“行了,都少说两句。不让她们回来,这家里地里的活,咋办?”
苏大奎一愣,以往,加上苏巧娘俩,四个人一起下地,一亩稻子很快就能割完。
苏巧干半上午活,然后,就回家做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