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新三国终结者 > 第十四章 先发制人

第十四章 先发制人

、皮甲的士卒。

门廊上方挂一块铜牌,上书五个隶书铜字:张记军械坊。

射中天眼翅膀的那支箭就是从这里生产的,有缘!

走进院内,正中央是一间大厂房,七丈多长、五丈宽、一丈多高,一根五丈高的烟囱,浓烟滚滚。东、北、西三面是一排整齐排列的青砖瓦房,碰击声从里面传出。

守门的伍长带着七个工匠慌忙赶来,领头的是屯长张艺、假屯长林立,众人面露疲倦,眼睛发红,一身的黑灰。

“末将不知行校尉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末将请行校尉大人恕罪!”众人跟着张艺跪地叩见。

“免礼!”两天多的时间,我的“汉语”灵活多了,这也和从小背诵古文、诗词,古装片、历史剧的熏陶有关。

“谢大人!”

士、农、工、商。

工匠的地位比农民低!现在还没有人认识到工匠的重要性,一名武器专家能抵千军万马。

“末将禀报行校尉大人,什长黄景、黄子祥,本县人,负责制作铁枪。”张艺上前介绍。

“属下叩见行校尉大人!”又跪地三叩九拜。

这时代的百姓下跪习惯了,动作灵活、标准!

黄景,二十八岁,个子不高,结实,皮肤黝黑,长脸短须,赤膊,胸前披着一块牛皮。

“什长程潜、程子介,南平人,负责制作铠甲。”

“属下叩见行校尉大人!”

程潜,二十三岁,瘦长,英俊。

“什长管平、管复之,桂阳人,负责制作刀、剑。”

“属下叩见行校尉大人!”

管平,二十五岁,瘦长,皮肤白净,五官清秀,像读书之人。

“什长张凯、张精益,末将的堂弟,负责制作盾。”

“属下叩见行校尉大人!”

张凯,二十三岁,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粗糙。

“什长刘石头、刘子公,曲江人,负责炼制铁水。”

“属下叩见行校尉大人!”

刘石头,二十岁,膀大腰圆,浑身都是肌肉疙瘩。

“精之(张艺),这里现如今有多少工匠?一天能冶炼多少斤铁料?制作多少件军器?”

“末将回禀行校尉大人,原来这里只有二十五名工匠。昨日下午,韩大人带来了一百九十九名工匠,合计二百二十四名。分为铁料间、弓箭间、盾牌间、刀剑间、铁枪间、盔甲间。现在一天能炼两百斤铁料,制作木弓五十把、箭矢一千支、弩箭一百五十支、长矛五十支、铁刀三十把、铁盾五具、木盾五十具、皮盔甲五副、铁盔甲一副。”

要是平时,雇佣这么多工匠?生产这么多武器?肯定有造反嫌疑!真的打起来,你死我活,弓、箭和长矛消耗惊人,储备的军械两天就会耗尽!

韩琦和马斯闻讯赶来。

“元功(韩琦)要多派人手帮精之搬运军械。”

“末将遵令!”

撤张记军械坊,组建张记军械营。

迁黄景、程潜、管平、张凯和刘石头为队率。

众人叩谢!

“马上就要打仗了,军中有许多士卒还没有盔甲和盾牌,你们要日夜轮流打造,不得有误!”

“末将遵令!”

全手工制作,木台上钉一块铁皮就是工作台。

坩埚二丈多高、直径五尺;埚两旁有两个环,用铁链固定,埚底有一个直径一丈、四尺高的大煤炉,炉火熊熊燃烧,炉的两侧有两个大风箱,两个赤膊的工匠,正用力拉扯,脸上黝黑发亮,十二名铁匠赤膊站立炉旁,紧张地望着铁水。

炼铁需要技术!

不经意的提醒两句:能不能把炼过的铁水回炉,多炼几次?百炼成精(钢)!

刘石头眼睛一亮,几个铁匠相互看了一眼,好像有所思。

张艺抱来一个精致的牛皮箭壶,里面是他亲手打造的三十支仿穿云箭。

“行校尉大人的穿云箭,铁质极佳,本地还没有这种铁料!属下用现成的铁料打造了三十支,请行校尉大人过目!”

我用手掂量箭杆的重量,用手弯弯箭杆的韧性、硬度,比穿云箭差多了!但长度、式样一模一样,能放心用箭了!

“精之辛苦了!本官看你太累了,好好的睡一下,再继续打造这种铁箭,越多越好!”

“末将遵令!”

晚饭后,张成把天眼送回了大宅,交给小萍和林芝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