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职的大小。诸侯王为赤绶四彩;九卿、二千石为银印青绶,三彩;三公、大将军和车骑将军为金印紫绶,二彩;一千石至六百石为铜银墨绶,三彩;四百石至两百石为铜印黄绶,一彩。
听起来很复杂,习惯了一个样。
就像现代的军衔(士卒除外),一杠为尉官(一至四星)、二杠为校官(一至四星),金星就为将军(一至四星)。
我如今是代刘表守城,佩戴的是他的太守印绶(两千石):银印青绶,印为白银打造而成(呈环形,直径八公分左右);绶带为三彩(绿色、紫色和绀色),大概有四米,折成回环,自然下垂(打过领带的人觉得不难,但觉得有些累赘)。
“无风(韩丰)和无霜(王俭)留下,其余的人到大帐外守卫!”
“末将遵令。”
怎样排班、保护、接待?我给韩丰和王俭上了一课,两人连连点头。
我刚想坐一下,一屯亲卫兵和十个传令兵来了。
这些兵士都是都尉周明从老兵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身材高大,十八-二十岁,稚嫩而富有朝气的面孔,清一色皮盔、皮甲、皮靴,铁剑,长弓、箭壶、铁枪,由一名高个屯长(铜印黄绶)带领。
“末将拜见行校尉大人,末将奉都尉大人军令前来报到,负责保护大人。”屯长王密朗声禀报。
王密,字子生,郴县人,二十一岁,身材高大,方脸,富有朝气。
左队率万里,字长驱,十九岁,瘦长、精干,皮肤偏黑,从小随父亲打猎,爬山越岭,一手好箭术。
右队率田武,字子明,二十岁,高大矫健,面容英俊,善使一杆铁枪。
王密升为假军侯,为虎豹义从营副统领。
万里升为假屯长,统领左队,假屯长王俭为副;田武升为假屯长,统领右队,队率张思卿为副。
王俭和张思卿跟着这些老兵们锻炼一下(下基层重点培养)。
韩段和张成为贴身护卫。
从什长中升了四个队率:吴开、耿飚、李江和曹珲。
所有士卒升为伍人长。
义从营的框架搭好,以后好扩充!
众人皆大欢喜!
“多谢大人,誓死保护大人!”
和平时期,军士想提升一级很困难!我用官位买人心,只是多出点军饷,又不是我出!
队率曹军统领传令兵,假队率马林为副,辖什长冯国才、李子、刘海、陈国、田畦(qi)、王锋、王强、公孙克和黄治牛。
公文、情报的接送都靠他们,就像机要秘书!马虎不得,要绝对可靠,办事认真。
曹军、字福起,十九岁,本地人,个子不高,但很结实,皮肤黝黑,高鼻梁,厚嘴唇,从小跟父亲到处打猎,人称郴县的活地图。
马林、字水渠,十八岁,和曹军是儿时伙伴,身材魁梧,皮肤稍黑,一双明亮的大眼。
众人相互打着招呼。
张奉写好升迁文书,我仔细看了一遍,加盖官印,派马林和冯国才送往太守府。
洛阳。
清晨,天阴沉沉的。
小黄门蹇硕急匆匆跑到濯龙园,轻声叫醒皇上。
昨夜,天子刘宏和香妃、清妃一夜颠鸾倒凤,浑身酸软无力,三人赤裸的抱在一起酣睡。听说蹇硕有紧急军情禀报,哈欠连天;知道不是大事,蹇硕是不会打扰他的春梦的。
两位妃子醒来,慌忙起身帮皇上穿衣系带。
天子刘宏,三十多岁,瘦长、白净、小眼睛,细脖子,面色灰暗,但一双眼睛透出狡诈和精明!
永康元年(公元一六七年),三十六岁的桓帝刘志病死,但身后无皇子!年轻的窦皇后(桓帝死后被尊为太后)临朝称制,和父亲城门校尉窦武、光禄大夫刘?(tiao)、中常侍曹节等商议,迎立解渎亭侯刘宏。
刘宏是肃宗孝章皇帝刘?的玄孙;曾祖父刘开是河间孝王,生有四子:惠王刘政、蠡吾侯刘翼、安平王刘德、解渎亭侯刘淑。桓帝刘志就是刘翼之子。解渎亭侯刘淑就是刘宏的祖父,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桓帝刘志是堂兄弟,解渎亭侯刘宏是桓帝的亲堂侄,当时刚满十二岁。
同年,光禄大夫刘?(tiao)、中常侍曹节带领中黄门、虎贲和羽林军一千多人,前往河间迎接刘宏。
建宁元年(一六八年)正月二十日,刘宏来到夏门亭,城门校尉窦武亲自持节用青盖车把他迎入殿内。第二天,登基称帝,改元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