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新三国终结者 > 第四章 回家

第四章 回家

面跟着两名青年,高一点的提着两个冒着热气木桶;矮一点的抱着一个大木桶。

两人放下木桶,躬身拜见。

矮个青年把木桶放到外间的地上,帮助高个青年把热水倒进着把水倒,两人告辞,和张成一齐退出房间,张成随手拉上木门。

小萍站在木桶旁。

“老爷,小萍帮老爷更衣!”

什么?这个小姑娘要帮我洗澡?我要是一时冲动,有非分之想,那脸就丢大了!

“小萍,老爷一个人在大山里生活惯了,你先出去吧!”我轻声说道。

“是,老爷!”说着,退了出去。

我忙上前,插上门闩。

三下两下脱掉衣服,坐进桶里,全身泡进水里,头靠桶缘,温暖、舒坦,全身放松,疲劳烟消云散。

一天的变化太大!从现代人一下子变成了东汉人!一出山,就遇到一场骚乱,还杀死了七个灾民,现在连他们的容貌都忘记了。救了老爷和漂亮的小姐,住进了大宅,躺在热水里……

“老爷,老爷!”我从梦中惊醒,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水已变冷。

“小萍,老爷马上洗完了!”我急忙答道,外边以为我出事了。

外面没有了声音。

我站立起来,擦干身子。

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朝已确立。汉代染织工艺、剌绣工艺和金属工艺发展较快,推动了服装装饰的变化。

西汉建立时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东汉时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色丝织的装饰物。祭祀大典上通用的是“长冠服”。汉文帝当政时比较俭朴,自己穿黑色丝织衣、皮鞋。一般官员要穿禅衣,又名“祗服”。在西汉时期二百年之中,服饰实行“深衣制”,它的特点是像蝉衣一样的头冠(帽子)、红色的衣服、像田字状的领子、戴玉、红色的鞋。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做祭服的中衣,缘黑色边;作为朝服的中衣,缘红色边;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服饰总称“禅衣”。禅衣是单层的外衣。禅衣里面有中衣、深衣,其形与禅衣无大区别,只是衣袖有变化,都属于单层布帛衣裳。官员在上朝时都要穿黑色禅衣。

汉服的款式以衣襟分类,可以划分两种:一为“曲裙禅衣”,即开襟是从领斜至腋下;一为直裙禅衣,是开襟从领向下垂直,此种禅衣又称“直裙衣”。曲裙,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到东汉,男子穿深衣的已经不多了,一般为直裙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这种服式既长又宽,从款式上官民服用基本没有差别,但从原料和颜色上,却可明显显示等级的不同。

汉代朝服的服色有具体规定,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一套绛红色、一套黑色,两顶方帽、一个金色发髻、一条紫色玉带和两双软地皮靴。

每套衣裳从内向到外共八件,式样像当今日本人的和服!直裙禅衣!料子摸着舒适温暖,不是普通的织品,大概是素或练?

东汉的布料有布、帛、缣、素、练等几种。布为麻织品,是汉人衣料最贱者;帛为普通丝织品,其价比布稍贵;缣即绢,为细密而有色彩之帛,其价又贵,已非一般人所能穿戴;素为绢之精白者,其价比缣又贵;练为绢缣之名贵品种,为布帛中价格之最贵者。

白色的内衣是上衣和裤子连在一起,下面开裆。

白色的中衣是衣服、裤子分开的,这两件衣服里加了保暖的内层,像保暖内衣。

防弹衣穿在中衣的外面,系上皮带,挎上双枪,时刻不能放松警惕!

外衣是一件宽大的绛红色衣裳,紫花边、宽领子、宽袖口,左袖口内有一个荷包,这大概是放丝帕或钱的地方。

外系一条玉带,佩戴一块透明的温玉。

穿上布袜,套上皮靴,一个东汉人诞生了!

忘记带梳子了,一头湿漉漉的头发不知如何处理?

我拉开门闩,让小萍进来,帮我梳头。

小萍看见我,一脸的惊讶!

“老爷是不是很好看?”我调侃。

“老爷太英俊了!”小萍羞涩的笑着。

我席地而坐,小萍跪着,从衣袖内拿出一把木梳,轻轻的帮我梳理头发,从前向后、从左向右,轻重适宜,非常的舒适,最后套上金质发髻。

我吩咐小萍去叫张成他们来清理,并告诉她,这屋里的东西不要动!

我把登山包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