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故事!”
王精一拍大腿,震得茶盏跳了三下,“山鸡、陈浩南、大天二,光听名字就有江湖味!兄弟情仇,快意恩仇,观众肯定买账!”
蔡阑捏着茶杯沉吟:
“热血江湖的题材,邵氏早年拍过《马永贞》,但像这样聚焦底层古惑仔的,倒是新鲜。¢x¢n*s-p¢7^4¢8,.~c¢o·m/”
他抬头看向叶念祖,“不过,老板,这类题材电检处未必肯放行。去年吴思远的《廉政风暴》就被要求删了七场戏。”
“电检处?”
叶念祖嗤笑一声,指尖敲了敲桌面,“你忘了盛和背后是谁?差馆里多少兄弟要给我们面子?递个红包的事,包过!”
(注:1978年香港电检条例由警务处辖下的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执行,对黑帮、贪污题材审查极严。但当时警队腐败现象严重,社团与部分警员关系密切。)
吴语森推了推眼镜,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兄弟情义这条线抓得准,但更难得的是那份身不由己的宿命感。”
他看向叶念祖,“你说的‘不得善终’,是想在热血里掺点清醒?”
“没错。”
叶念祖端起茶杯一饮而尽,“现在的江湖片,不是打打杀杀就是英雄无敌,好像混社团是件风光无限的事。
可实际上呢?
要么横尸街头,要么蹲穿牢底,真正能全身而退的有几个?”
他顿了顿,语气沉了些,“我要让观众看到,江湖不是游乐场,是真会死人的。_小′税¨宅^ ·罪/芯*漳¢洁_埂·薪+筷?”
蔡阑捻着胡须点头:
“这个立意深了。以前拍武侠,讲究快意恩仇,现在拍江湖,是该多几分现实的刺骨。”
“咱们争取一炮而红,然后再接再厉,再开续集!”
叶念祖画起大饼来不要命,“光有一部不够,这故事还能往下延展。
山鸡回港后的恩怨,陈浩南当上话事人后的挣扎,甚至他们下一代的命运……可以一部接一部拍下去。”
“一部接一部?”
王精瞪大了眼睛,“像《黄飞鸿》那样,拍个十几集?”
叶念祖比划着:
“这就叫电影IP。
一个好故事,就像一棵大树,能不断长出新枝。
除了电影,还能做漫画、出小说、卖周边,把影迷牢牢粘住,让他们心甘情愿为每一片叶子掏钱。”
这话在1978年的香江影坛,不啻于惊雷。
此时好莱坞虽己有《007》系列打下根基,十五年间拍了十部,却尚未形成成熟的IP运营概念。
而本土电影更是停留在“一部戏赚一部钱”的模式,邵氏的《十三太保》《独臂刀》虽有续作,也只是简单的故事延续。
蔡阑若有所思:
“你的意思是,把角色变成观众心里的‘老朋友’?”
“正是。^精~武.晓?说*网· ·已!发_布¢蕞`新-章*洁`”
叶念祖点头,“等观众认准了陈浩南、山鸡,就算剧情简单点,他们也愿意买票。这才是长久的生意。”
蔡阑抚掌笑道:
“难怪任我游的魔方卖遍全球!看来,叶老板这是把电影当魔方来转啊!”
(注:1978年全球影坛正值系列电影萌芽期。《星球大战》首部曲刚斩获7.7亿美金票房,《洛奇2》进入筹备阶段。
香港本土除邵氏武侠系列外,尚未形成成熟的IP开发模式。)
接着,话题就转到了演员的选角问题上。
吴语森道:
“男主角我想找狄隆。”
见众人一愣,他补充道,“就是邵氏那个狄隆,演过《刺马》拿过金马影帝的。”
王精接话道:
“他去年拍《楚留香》摔断腿,现在还在休养吧?”
叶念祖却笑了:
“吴导好眼光。狄隆现在片酬多少?”
吴语森显然是事先做了功课:
“听说邵氏给他一部戏五万。但他合约快到期了,方逸华压着不续约,嫌他片酬高。”
(注:1978年狄隆因腿伤与邵氏关系紧张,同年11月正式离巢。其主演的《楚留香》在台湾创下票房纪录,但邵氏仅支付固定片酬,引发矛盾。)
蔡阑这时提出了疑问:
“狄隆的面相会不会太过正气?演古惑仔行不行?”
王精指着叶念祖,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