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94章商议结盟
“张将军,诸葛丞相那边情况如何?”李世民询问道。+w,e′i`q,u?x,s¨._n¢e?t+“回陛下,豫章境内时有流寇下山掠夺,虽然不多,每次十几人、三四十人,顶多百十来人,但是却给当地百姓带来无尽的恐惧、慌乱和伤害,刚开始,我们怀疑是黄巾余孽,但是经过丞相数日摸查,发现他们很可能是袁术旧部。”黄巾贼众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他们无组织无纪律,缺乏有才能的领导,没吃的就抢,没穿的就夺,自从主力被打散后,剩下的一些残兵败将,很多都占据山头,成为流寇,靠着打劫为生。可是黄巾贼众多活动在北方,南方虽有,但并不成气候。“诸葛丞相是如何推断出他们是袁术旧部的?”李世民语气平淡,但目光却直视着张飞。凡事必有因果,既然诸葛丞相这么论断,自然是有他的缘由和依据。“我脑子笨,你们容我想一想。”张飞回想了一下诸葛丞相昔日的分析,“我想起来了,诸葛丞相说他们许多人都穿着非常破旧的军装铠甲,有的还拿着军用环首刀,而且集中出没在石钟山附近......”“军纪不整,军心涣散,成天三五成群,混迹于山下,靠着劫掠百姓过活,这样的军队战斗力不足为惧。”听完张飞所言之后,荀彧在一旁说道。荀攸则认为袁术旧部的存在是很大的威胁,理应率先铲除,“纵然如此,袁术旧部定是要先铲除的,如果不铲除,大后方就不稳,倘若他们聚在一起偷袭荆州,后果不堪设想。”袁术凭借【四世三公】的家世、不计出身的态度,吸纳了南方许多人归附,包括黑山贼、孙坚等众,最鼎盛时期,曾拥有十几万人马。而且位居最富庶的江浙沪,人多民富,兵多将广,跟袁绍分别成为当时南北最大的军阀。但他后来称帝,公然背叛朝廷,孙策等人当即跟其划清界限,断绝来往。他也成为众矢之的,后来北伐曹操过程中,屡战屡败。@-求?书黑山贼等众本欲跟着袁术一块平分天下,见势不妙,相继离开。而且袁术疑心太重,言而无信,致使许多能人志士相继离开,十几万人马就这样四分五裂,死得死,逃得逃,有的落草为寇,有的占山为王,有的隐居荒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算袁术十几万人马四分五裂,但五千、七千、两三万这样的队伍散落在境内,如果组成一团起事,轻则攻城略地,重则可以毁基灭业。这伙人原本也就不是什么清白家世,成分复杂,好勇斗狠,只要给他们利益,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留这样一群反复无常之人在身后,的确后患无穷,而且他们集合起来,势力不容小觑,定是需要铲除干净,不过不用出动全部兵马,有诸葛丞相和关将军在,足矣,咱们主力还是得考虑北伐的事情。”听完荀彧叔侄二人的意见,李世民对大家说道。荀彧向李世民投去赞许的目光,觉得他的决策非常英明,“现在咱们眼下有比消灭袁术余孽更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跟江东结成同盟,一起讨伐曹操。据斥候来报,曹操跟袁绍已经打了几场小规模战役,各有胜负,现在许都空虚,正是北上的好时机。”荀彧很清楚,袁术昔日残兵败将纵然众多,不过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除了争夺抢掠,没有壮志,没有谋略,纵然能造成混乱和威胁,但终究成不了气候,只要派出一支精兵足以对抗。江东俊杰聚集,兵多将广,更兼孙策、周瑜、太史慈等一众文臣武将,才真正值得重视。倘若江东不答应结盟,别说北上偷袭许都,守住荆州和扬州都得重视。好在陛下江东一行,已经为荆州、东吴结盟打下一定基础,只是不知晓这个基础到底打得如何。“我与子龙在江东之时,已跟江东之主孙策商定好,他们也愿意定一时间,双方举行会盟,共商对付曹操之策。.q!i`s`h′e\n/x·s..!c,o_m·”李世民跟众人说道。荀攸说道:“既如此,那就证明江东确有结盟之心,而且他们仍然心向汉室,只是不清楚朝廷现在的状况,想要一睹天子真容后再做打算,倘若如他们的意,他们定会直接归属朝廷,如若不然,别说归顺,连盟都结不成。”“这个倒好办,咱们许以利益,给于承诺,他们想要什么,咱们尽量满足,他们定会答应一起北伐。”荀彧说道。赵子龙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心里很清楚,倘若孙策见到李世民就是陛下,那么别说许以各种利益承诺,就算没有利益,他们也愿意结盟。“那大家觉得许给他们什么利益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