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血洒山河 > 第 44章 白洋淀(上)

第 44章 白洋淀(上)

五更天,杨柳青镇的青石板路上还蒙着露水。_0.0-小¨税!王. ¨免·废^粤?读′一个头戴破毡帽的货郎挑着担子,慢悠悠地晃进了镇子。扁担两头挂着的箩筐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针头线脑——洋火洋碱——"

带着川音的吆喝声在晨雾中格外清亮。货郎脸上布满麻子,右眼还蒙着块脏兮兮的纱布,任谁看了都认不出这是曾经威震雁宿崖的八路军团长。

赵刚的草鞋踏过青石板,在拐角处突然停下。他假装整理箩筐,手指却飞快地在墙角划了个十字标记——这是给地下党的暗号。箩筐最底层,几包"老刀牌"香烟下面,藏着拆解成零件的手枪和油印的《论持久战》。

"货郎!过来!"

镇口伪军哨卡前,几个伪军太太正嗑着瓜子。赵刚佝偻着背走过去,故意让扁担一歪,箩筐里的针线纽扣撒了一地。

哎哟我的老天爷!"女人们尖叫着蹲下去捡,伪军哨兵也凑过来看热闹。趁这当口,赵刚的草鞋在石板上又留下几个不起眼的印记——这是明日联络点的方位。

"你这货郎,看着面生啊?"一个叼着烟的伪军班长眯起眼睛。

赵刚陪着笑,脸上的麻子挤成一团:"老总明鉴,小的是保定赵记杂货行的,头回来贵宝地..."他说着从怀里摸出包香烟,"老总尝尝这个?"

伪军班长刚要接过,突然传来皮靴踏地的声响。所有人都僵住了——两个日本宪兵正朝这边走来。

"良民证滴拿出来!"领头的宪兵汉语很生硬。

赵刚的手微微发抖——不是害怕,是压抑着本能的反击冲动。.秒!蟑?洁,暁-税?网· +更?薪~罪¢全*他颤巍巍掏出证件,照片上蓄着八字胡的"赵富贵"与眼前这个麻脸货郎判若两人。

宪兵狐疑地翻查箩筐,赵刚的余光瞥见伪军班长正悄悄把那包烟塞进兜里。当宪兵的手伸向底层时,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太君...小人有痨病..."

宪兵像被烫到般缩回手,恶狠狠地踹了箩筐一脚:"滚!"

赵刚点头哈腰地收拾散落的货物,没人注意到有包香烟不见了——里面夹着明天要交接的情报。当他重新挑起扁担时,箩筐的重量己经轻了不少。

转过三条街,确认没人跟踪后,他拐进一家茶馆。跑堂的接过扁担,低声道:"后厢房,有人在等。"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赵刚愣住了——桌前坐着个戴金丝眼镜的账房先生,正是半年未见的李文才。

"李..."

"嘘。"李文才推过来一碗茶,水面浮着的茶叶排成箭头形状,"尝尝,今年的新茶。"

赵刚会意,端起茶碗一饮而尽。碗底粘着张字条,上面只有五个小字:"明晚,粮库,火。"

窗外传来巡逻队的脚步声。两人对视一眼,李文才突然高声骂道:"你个死货郎,上次的针线都是次品!"

赵刚配合地作揖赔笑:"先生息怒,小的这次带了上好的苏州绣线..."

当巡逻队的皮靴声远去后,李文才从袖中滑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半截铅笔和一张城防图。赵刚则从鞋底抽出折叠的名单——这是半个月来摸清的汉奸名录。

交换情报只用了几秒钟。临走时,李文才突然按住赵刚的手:"小心,冈村派了特高课的人。′精~武_暁?税-惘? -唔¨错+内′容!"

赵刚咧嘴一笑,露出被草药染黄的牙齿:"咱现在是痨病鬼赵富贵。"

挑着空了一半的货担走出茶馆时,日头己经偏西。赵刚的吆喝声再次响起:"针头线脑——洋火洋碱——"

扁担随着步伐轻轻颤动,藏在暗格里的手枪零件发出细微的碰撞声,像是无声的战歌。

芦苇荡在暮色中起伏如墨浪,十三岁的张嘎子蹲在荷叶掩映的土坡后,鼻尖萦绕着新鲜的鱼腥味与火药味。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越过被炮弹掀翻的芦苇丛,望向村口那团扭曲的火舌——那是老钟叔的渔船在燃烧。

"狗日的鬼子!"嘎子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就在半刻钟前,他还在这片芦苇荡里和老钟叔捉迷藏。老钟叔总说,白洋淀的芦苇是活的,风往哪边吹,苇叶就往哪边倒。可此刻,鬼子的机枪子弹却把芦苇打得东倒西歪,像被踩烂的草编席子。

突然,身后的荷叶沙沙作响。嘎子本能地往旁边一滚,三八大盖的刺刀擦着耳际掠过,在泥地上捅出个窟窿。他顺势扑进浑浊的水道,冰凉的河水瞬间浸透粗布褂子。鬼子的皮靴声在岸边杂沓作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