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谍战:我在敌占区扮演鬼子军官 > 第148章 布局

第148章 布局

几天后,吴四宝几乎把全部家底和这次抢来的钱都交由林秉诚运作。`l~u¢o′q¨z,w_..c+o/m~

钱当然是放在吴四宝名下账户,但全权委托林秉诚打理。

随着资金到位,林秉诚开始稳步拉升股价。

面对市场抛压,他果断全盘吃下,当股价攀升至一定高度后,林秉诚却突然停止操作了。

"为何不乘胜追击?"吴四宝不解地问道。

林秉诚晃着酒杯解释道:"四爷,现在获利盘堆积太多。若不先洗盘,继续拉升时会遭遇沉重抛压,届时我们岂不成了接盘的了?"

吴四宝似懂非懂地点头:"具体操作我不管,你只要最终能兑现承诺就行。"

"四爷尽管放心。"林秉诚举杯相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日,林致远来到石川商行。他先向周慕云询问有没有要紧事务,随后拿起案头的报纸开始浏览。

林致远每天都会让属下买来沪市的各个报纸,查看近期发生的大事。¢优^品?暁-税·网\ ,哽+辛′最,筷`

这是他的日常习惯,尽管身处"孤岛"时期的上海,但通过对比各家报纸的报道,再结合他的前世记忆,仍能拼凑出时局的大致真相。

桌案上的报纸既包括《新闻报》《大美晚报》等中立报刊,也包括日伪发行的《新申报》。

他先是翻阅了几份中立报纸,未见重大新闻。

然后拿起日伪发行的《新申报》,头版赫然刊登着汪伪政府在金陵正式成立的巨幅报道,通篇都是谄媚之词。

而副刊则是在大肆鼓吹"大东亚共荣圈"下的经济繁荣,特别提到上海股市蒸蒸日上。

林致远前世就是老股民,对a股又爱又恨。他看着这些夸张的报道,不由好奇:这个时代的股市,如果有大盘指数,不知会是多少点?

他放下《新申报》,像是想起什么,又拿起了《新闻报》看了看。

在《新闻报》边角处瞥见一则报道,揭露某些侨商与76号勾结操纵股市的丑闻。

他立即唤来周慕云:"去查查这件事。\d¨a?s_h,e+n^k?s′.*c^o_m+"

凭借石川商行在沪上的影响力,周慕云仅一日便查清了来龙去脉。

次日,林致远放下手中的调查报告,“你确定他们在打沪新纱厂的主意?”

周慕云肯定地点头:“他们在华商纱布交易所有一个贵宾室,吴四宝是让南洋的一个侨商帮他打理的。并且为了抬升股价,吴四宝还让76号的人到处搜刮棉纱,现在棉纱在整个沪市几乎都没什么现货了。”

林致远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见识过后世层出不穷的操盘手法,倒要看看这个时代的金融玩家能玩出什么花样。

石川商行正式经营了接近一年,他现在手里的钱有上百万美元之巨,他突然想做一次金融巨鳄。

吴四宝他们之所以敢肆意操纵沪新纱厂股价,无非是吃准了秋季前,上海棉纱供应短缺的现状。

然而林致远现在已经打通了美国的采购渠道,并且棉纱并非禁运物资,是可以直接在美国市面上采购的。

其他人可能还要担心能否将棉纱运进沪市,但对林致远而言,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可若大批棉纱到沪,其中大部分势必会流入日本人手中,这算不算资敌?也是林致远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日本陆军而言,眼下最紧缺的是武器、兵源和燃油,棉纺制品并非战略重点。

他们之所以将棉纺列入战略物资,就是不想让中国士兵有衣穿,有被盖。

林致远思虑良久,还是决定放手去做,哪怕最后只有两、三成可以流入国统区,那也是对抗战有贡献了。

况且,若能稳定地从美国购入棉纱,他在沪市的地位也能更稳固。

至于给吴四宝设局,不过是顺手而为。

林致远做出决定后,便让孙二狗带克莱德来见他。

当克莱德看到采购清单上的数量时,不禁惊呼道:"哦,上帝!你这是要买下整个加州的棉纺厂吗?"

林致远微微一笑:"克莱德先生,这只是第一批订单,如果顺利,后续还会持续采购。"

克莱德快速计算着:"纽约交易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