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饥荒年:别人啃树叶我家肉满仓 > 第175章:闻所未闻

第175章:闻所未闻

李鲁也皱着眉:“要不要喊巡逻队,再去周边村子吆喝吆喝?”

旁边的秦天策正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呢,闻言慢悠悠道:“急啥?”

他抬头扫了眼稀疏的摊位,

“新集刚开两回,人家还不知道咱扩建了呢。¢x,i·n~w,a+n+b·e+n!.^o~r·g?再说这几日天气不好,住的远的怕是懒得跑。”

“头回是新鲜,二回得看实在,只要咱们这儿秤足。价公,往后自然有人来。

你看那些租了大摊位的,卖油饼的,擀面条的,今儿不就来了?他们能留住回头客,慢慢就带起来了。”

正说着,

卖油饼的王老汉端着一摞刚出炉的饼子,从大摊位走出来,油香飘得老远:

“说得对,我昨儿就跟邻村的人说了,李家村市集有长摊,往后天天来都成。”

李本喜听着,心里头的火降下去些,挠挠头笑了:“还是你沉得住气。”

日子接着往前跑,眼瞅着到了三月,

李家村彻底活泛起来。

田埂上全是弯腰插秧的人。

比插秧更热闹的是村里的建房地。

去年定下要落户的人家,这阵子陆陆续续搬来了。

这天,晚饭时,秦大明扒了口糙米饭,忽然抬头对秦天策说:

“小三,里正叔让我跟老二去趟外村,说是教人家怎么侍弄再生稻。*求?书^帮¨ ·芜¢错^内-容!”

秦天策手里的筷子顿了顿,抬眼问道:

“去多少人,要去几天,给工钱不?”

早前李里正让秦先生把再生稻的栽种法子写成折子递上去,

原以为要等些时日,

看来是周县令那边有了动静,想拿各村当试验田了。

“算上我跟老二,村里总共去西五十号人,分到永安县其他村子去。”

秦大明舀了勺菜汤,

“没说去几天,工钱是二十三文一天,管一顿饭。”

“西五十人……” 秦天策低声念叨,指尖在桌沿轻轻敲着。

周县令这是要把全县的村子都试一遍啊。

再生稻这东西金贵,不用新稻种,一年能收两季,

一亩地多打一两百斤谷子,

实打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秦庆生在一旁接口:

“我瞅着是好事,这稻子要是在别村也种成了,李家村的名声指定响当当,老百姓多收了粮食,日子好过了,也会念着是咱们村传出去的法子,往后提起李家村,谁不得高看一眼?”

秦天策点点头,看向秦大明兄弟:

“你们去了那边,把该教的教清楚,早去早回,家里还有别的事要办。`l^u_o¢q`i\u.f_e?n¢g~.¢c^o¢m′”

“三哥,我跟二丫也能帮忙。”

旁边的大丫急忙说道,小脸蛋涨得通红,眼里满是急切,“别总把我们当小娃娃,我们能干活的。”

秦天策看着大丫那双亮晶晶的眼睛,里头透着一股子想长大,想分担的执拗,心里暖烘烘的。

他伸手轻轻揉了揉大丫的脑袋,声音放柔了些:“这次的事确实得人合力去办。”

“到底是啥要紧事,非得我们几个合力才行?”

秦庆生放下筷子,身子往前探了探,眼里满是好奇。

秦天策:“我们得把家里的屋顶,门窗,柱子都刷上一层米浆混石灰的浆子,做层护皮。”

秦大明正扒拉着碗里的饭,闻言抬起头,一脸不解:

“好好的新屋子,刷那玩意儿干啥?白瞎力气,咱这房子才盖了不到半年,砖瓦都是新的,结实着呢。”

李采薇这时瞅着秦天策道:

“我知道了,准是菩萨又给天策托梦了,是不是?”

她脸上带着几分笃定。

秦天策顺水推舟,点了点头,脸色凝重起来:“是托梦了,不是啥好梦。”

这话一出,灶房里顿时静了,

连两个小丫头都停了筷子,首勾勾地望着他。

“啥梦?” 秦大明追问,手里的筷子都忘了动。

“今年十一月往后,会下一种怪雨,下起来就停不了。”

“怪雨?”

秦庆生皱起眉,“难不成又要闹水灾?”

去年夏天的洪水刚过去没多久。

他至今想起还心有余悸。

“不是水灾。” 秦天策摇头,声音压得更低,

“那雨是酸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