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活在流水线上的青春 > 第三十三章 汪涵的演讲

第三十三章 汪涵的演讲

一轮酒下肚,汪涵讲道:“如果说中国当今什么人最伟大,我认为是你们,就是在坐诸位。.搜`搜?小~说′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你们是推动中国现代经济的敢死队,先锋连,排头兵,你们会是中国经济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道里程碑,会被历史铭记,会被后人传诵。你们是世界工人之中拿着工资最低,干着最脏最累最多活的人。政府没有能够给你们提供任何生活上的保障,你们也没有向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这在美国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奇怪事。

可是在中国却很普遍,有些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中国劳动力的过多过剩所产生的结果。可是在美国人的研究结论下是这么说的,建国初,中国大量的私人企业工厂被国家化,工人被称为工厂的主人,中国走进了计划经济时代,也就是说,急缺什么才想到生产什么,完全处在自给自足上。;?三t叶o屋?2¢ ?追¤?]最£新e=)章}节?§不缺的时候,工人们完全就是在消极怠工。

那个时候,中国还是个农业大国。从清末到建国,经过战乱的洗礼,中国普遍人口的文化知识水平都严重缺乏,农村几乎完全成为了文盲的天下。人们刚盼来的好日子还没有过多久,十年特殊时期爆发了,中国陷入了一片混乱,经济发展迟缓,文化思想萧条。当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幡然悔悟时,才发现问题比他们想象的严重多了,经济没有发展,就不能带动企业的生存与社会的发展。

大量的大龄失学青年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工厂又不能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他们成为了一股庞大的社会群体,游走在命运的十字路上。政府为了把他们合理的分流,不至于为国家再次带来危害和动乱,想出了知识青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改造的政策,暂时缓解了城市的压力。如闻罔 嶵新蟑洁庚薪哙

等小平同志上台后,发现了一个比这个还要严重的问题。十年动乱,引发了中国人口暴增的恶果,大量的人口聚结在了农村。而农村的普遍人口文化素质低下,教育就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等教育走上正轨,也就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拉开了大幕,而70后80后的你们,就是推动中国必须施行经济改革的主力军。”

雷蕾说道:“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啊,那时候70后才多大,还没我们80后什么事呢。”汪涵接着说:“作为政府领导人,就要比别人想得多,看得远。制定政策时才不会出错。随着农业合作社的解体,也就是大锅饭的解散,土地分到了个人手上。你们回想一下自己的小时候,看着父母们整日,没白天没黑夜的在地里干活,是不是很辛苦啊,如果现在让你们回去过他们曾经的日子,你们谁愿意?”

汪涵扫视一圈,没有人说话,接着说道:“没有人愿意吧。”庄严说:“现在我们那里普遍都已经用上了简单的农业机器。”汪涵说:“那就是说,你们要比你们的父辈幸运,不用再靠人力干大量的体力活了,对吧?”!还是没人说话。汪涵又说道:“你们为什么不回家种地,而是要跑到这里来,宁愿拿着微薄的工资,干着这么辛苦的活。假如政府不愿意搞经济改革,不愿意开放南方,你们除了在家种地,就必须好好上学。

但谁能保证你们每一个都聪明绝顶,都能考上大学,前途一片光明呢,没有人敢保证,连政府都不相信这一点。就算你们个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等你们毕业了,发现找不到工作时,企业还是那些国体,工作岗位就那么多,你们要等到有人退休,才能进去。但不管怎么分,都会是僧多粥少,狼多肉少。

转了一圈,你们会发现,你们和那一批下乡青年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他们当时可以选择下乡,你们却是从乡里刚走出来的知识青年,现在再让你们回去用你们学到的知识种地,你们认为你们和他们有什么不同此处,能比他们更会种地吗?你们父母会怎么想,他们会想,上了大学还是要回来种地,那还不如不上的好,对吧?

如果照此发展,学校就没有人去了。没人上学了,那不就又回到了文盲时代了,国家长久如此,要么在沉默中死去,要么在郁闷中爆发,中国又将再次走向战乱边缘,更可怕的是中国的几千年文化历史将消失殆尽!”胡帅插话,说道:“以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不实行经济改革开放,中国就将从此走向末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