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和盘缠放好,赵吉才上路。古代人啊,没有行李箱多麻烦,赵吉嘀咕道。
“行李箱?是什么?”殷氏好奇问到。
“额……额,没什么,好了,我要出发了,夫人在家安心等我回家吧。”赵吉只能撒了个善意的谎言,可惜了这样一段美好姻缘,夫人,赵吉今生来世都与你无缘了。
殷氏靠在茅草房的门前,一直目送着赵吉离开,直到他消失在地平线,她才默默地转身回去。
这里的景色还真不错,青山绿水,一派田园风光,偶尔有赶路的人坐着马车经过。赵吉靠着问路一路向嵩山走去。不知不觉,就赶了20里路,到了中午时分,只觉腹中饥饿,前面有家饭馆,可以试试在古代下馆子了。
这是一家小饭馆,木质结构,里面的装饰很简陋,可在夏朝已经算高档了。赵吉找了个位置坐下,点了两蝶小菜和一壶茶就开动了。
这时,跟前来了个客人,向他问道:“兄台,能否拼桌?其他位置都有人了。”赵吉抬头看看,这位路人是个大约40岁的男性,身材高大,留着络腮胡子,目光炯炯有神,他带着一顶大竹帽,脖子上搭着一条白色的汗巾。“没问题,坐吧”赵吉点点头。那位客人连声谢谢后,就坐在了赵吉的对面。
上菜后,两人就闲聊起来。“敢问兄台贵姓?来自哪里?要去往何方?”客人问。“免贵姓赵,单名吉。从阳城而来,现在赶往嵩山。”
那客人忽然拍了拍桌子哈哈笑道:“缘分啊,我跟你刚好相反,我从嵩山过来,正要赶往阳城。”
“噢!那可巧了啊,请问到阳城有什么事情?”“我到阳城是要面见舜帝,汇报这几天治理洪灾的之事。”赵吉一听,这人既然也是治水之人,肯定知道禹,他马上问:“兄台可听过一个叫禹的人。”没想到那人一听此话更是哈哈大笑,究竟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