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回来啦?咱家今年统共多少工分?”陈秀红一见王安平推门进来,立刻放下手里的针线活问道。¨狐?恋+蚊¢学¢ ,吾?错′内`容~
“还行,咱娘俩加上弟弟妹妹们,拢共八百个工。”王安平走到桌边坐下,给自己倒了碗水。
“今年工值多少?”
“老样子,二毛八。七七八八扣完,实落127块5毛3分。”王安平从怀里掏出用旧手帕仔细包着的钱和票证,递给母亲,“妈,您收着。油票明儿我去供销社打油。”
陈秀红接过手帕包,小心地打开点数:“布票呢?”
“布票紧,一人就8尺。紧着给妹妹们做点贴身的吧,那麻布太糙,磨得小妹身上都起红疹子了。” 王安平解释道。
“咋就8尺了?去年还13尺呢!这一下子少这么多,够干啥的?”陈秀红愁得眉头拧成了疙瘩。
“上头定的,谁知道呢?凑合着用吧。”王安平喝口水。
“妈留一百块,剩下的你揣着零花。钱都放妈这儿,省得你手松。”陈秀红数出一百块,把零钱和票证推回去,“布票、油票还有那几张日用票你拿着,明儿顺道把布和油买回来。”
王安平点点头,将油票、布票和几张印着“农民专用日用品供应券”的纸片揣回口袋。?3~w′w·d~.¨c·o~m·肉票是别想了,那是城里人的待遇。 农村吃肉,要么靠自家养猪,要么靠村里杀年猪分的那点。像姐夫庄屠户,虽说被收编了,主要任务还是跑乡串户杀猪,肉得交公家摊位,凭票供应,他能留下的也有限。
“这点布票……给一人做套里衣都不够啊!”陈秀红看着那几张薄薄的布票,手指无意识地捻着票角,仿佛想多捻出几寸布来。
“不够就不够呗,能咋办?先紧着妹妹们,我和小弟皮实,能扛。”王安平不在意地摆摆手。
“那不成!”陈秀红立刻反对,“咋能先紧着她们?你是老大,又是当家的,里外没件像样衣裳,妈脊梁骨都得被人戳断!开春天暖和了,你连件换季的褂子都没有……”
“哎吆!我的亲妈诶!您就别操这份心了,船到桥头自然直!”王安平打断她。
陈秀红无奈叹气:“行吧,先给丫头们和草儿两姐妹做,她们换洗的衣裳都破得不成样子了。”
王安平瞥了一眼母亲,起身走到草儿她们临时学习的小屋门口。几个女孩正趴在用木板搭的“书桌”上,就着窗户透进来的光写字。“好好学,明天考一年级上册内容。!纨,本¢神¢颤- ~冕-费\越`毒/”他敲了敲门框。
“知道了大哥。”二妹王安琴头也不抬地应道。
三妹王安慧却像被抽了骨头,整个人软趴趴地瘫在板凳上,哀嚎:“大哥~头好痛啊!学得我脑壳都木了!”
“干活舒服还是学习舒服?”王安平瞪她一眼,“想往后过好日子,就给我把脑壳里的水倒干净,好好学!”
三妹撅着嘴,不情不愿地“哦”了一声。
王安平回到自己屋,翻出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课本,又拿了个厚笔记本,回到堂屋坐下。他翻开语文书,准备给妹妹们出一份模拟试卷。
“对了老大,”陈秀红忽然想起,“今年腊月多少了?啥时候过年?”
“快了吧?估摸着还有小半个月?”王安平头也不抬地回答。家里没本日历,全凭感觉和看别人家动静。 “看着点别人家啥时候蒸年糕、熬糖稀就知道了。”
“唉,今年家里啥年货都还没置办呢!米饼、米面、板糖……一样没做。”陈秀红发愁。
“没做就没做,往年做了,咱家尝到味儿了?”王安平语气带着讽刺。那些用细粮做的金贵吃食,老巫婆看得跟眼珠子似的,哪轮得到他们二房沾边?
“话不能这么说!过年总得有点样子!亲戚邻里来拜年,桌上连碟花生、几块板糖都端不出来,茶叶蛋也没有……人家背后不得笑话死咱家?”
“到时候去村里买点现成的。大姐前些天不是说了嘛,她家这几天正忙活这些,做好了给咱送点来。”
陈秀红立刻摇头:“不能老要你大姐家的!次数多了,你姐夫咋想你大姐?你大姐在婆家还咋做人?”
“哎呦喂!妈,您放一百个心!”王安平放下笔,“咱家占过大姐便宜吗?那三回山货,哪回不是实打实让姐夫经手去卖的?赚多赚少,都是姐夫的本事。一家人互相搭把手,还能算得跟外人似的那么清? 大姐乐意帮衬,咱记着情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