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散人中的彭和尚彭莹玉站了出来,“我支持朱兄弟!这些年,我跟随朱兄弟西处征战,深知他的为人和能力。他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他带领,我们明教定能重振雄风!”
“我也支持!”
“算我一个!” 随着彭莹玉开口,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支持。
杨逍沉思良久,最终也点点头,“既然杨大宗师如此推荐,诸位也都认可,那我也无话可说。只是希望朱兄弟莫要辜负大家的期望。”
杨凡道,“好!既然大家意见达成一致,那就这么定了。不过,治理一个庞大的明教,光靠朱元璋一人可不行。我这里有个人才,名叫刘基,博通经史,精通兵法谋略。我己将他聘为教书先生,如今推荐给朱元璋,助他一臂之力。”
杨凡道,“不是我有意编排各位,诸位也许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在管理和谋略方面,不一定比刘先生强。相信大家以后会明白的。”
说着,杨凡拍了拍手,厅外走进一位中年男子。此人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睿智。他对着众人一拱手,“在下刘基,见过各位。愿为明教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大喜,连忙上前握住刘基的手,“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元璋之幸!还请先生多多指教。”
刘基笑道,“朱副教主客气了。咱们同心协力,早日实现明教大业。”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凡协助朱元璋整顿明教。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调和明教内部的矛盾,让各大派系放下成见,团结一致。同时,刘基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
在军事上,他们加强对各地明教武装的训练和指挥,提高战斗力;在情报上,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及时掌握元朝军队和其他起义军的动向;在民生上,鼓励明教控制区域内的百姓发展生产,减轻赋税,赢得了民心。
而杨凡,在完成这一切后,并没有过多停留。他知道,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临走前,朱元璋和刘基亲自来送他。
“杨大宗师,大恩不言谢。元璋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您的期望。” 朱元璋眼中满是感激和敬佩。
杨凡拍了拍他的肩膀,“朱教主,请你记住明教的宗旨,也记住百姓。只要你不忘初心,不忘记百姓,这天下迟早是你的,但如果你敢胡作非为,滥杀无硅,我迟早回来找你喝茶的。你可明白?”杨凡此时的目光透露出了森寒的杀意……
“大宗师放心,我老朱出身不好,过够了苦日子,必然会护百姓周全的。”朱元璋坚定地说。
刘基也躬身行礼,“多谢大宗师引荐之恩。基定当辅佐朱副教主,成就大业。”
杨凡点点头,意味深长地对着刘基说了一句,“功成身退,逍遥自在。”便带着小昭,骑着马,一路下山而去。
刘基望着杨凡远去,久久回味着杨凡临走前说的八个字。
而此时的天下,都传着杨凡参破大宗师的传闻,俨然间,杨凡己成为了整个江湖的传说,他的各种故事,都在很短的时间里流传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