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真率军前往上庸接应孟达的投降时,
襄阳皇宫里正在大摆筵席,招待吴国使者张温。¨小!说/宅* ?更!新\最?快*
宴席气氛融洽,宾客其乐融融
吴国使者张温频频举杯自饮,眉目间甚是自得,像是到了自己家一般自在。
这并非张温失礼,而是吴人特性。
东吴文官一直都认为:当年全靠孙权鼎立相助,帮刘备扛下了曹操百万大军南下的压力,并随后嫁妹巩固联盟,又借荆州(南郡)给刘备立足,这才有了刘备后来的入川筑基,和今日之坐拥天下五洲之辉煌。
因此在心理上,东吴文官向来便是处高位而俯瞰季汉群臣,包括刘备。
心中常有“若无我东吴,你刘备焉能有今日是强盛?”的念头。
张温也是如此心态。
是以,席间姿态摆的很高。
刘备心下微有不悦,却是不好当面发作,便停杯在手,眉头微蹙。
荆州别驾秦宓将这一幕看在眼里,端起酒杯离了席,径直奔向张温面前,轻蔑地看了一眼后者,而后转头给刘备行了个礼,
文人讲究礼节,非礼勿动,非礼勿视,若动若视,则必有事。
秦宓这一明显冲着张温来的举动,
张温自然是感受到了来者不善,转而看向刘备:“陛下,这位是?”
见是秦宓,刘备舒展了眉头,淡淡说道:“益州学士,姓秦名宓。”
张温顿时了然,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蜀汉过来一位学士,自然是想和他掰扯掰扯。
于是便率先问道:“既为学士,不知是否真有学识?”
秦宓自信道:“自然是有的。?E-Z_小*说*网+ +首+发^”
张温追问:“先生有何学识?”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晓;更前知五百年,后知一千年。”
“哦?先生既口出大言,我便以天想问,天有头乎?”
“有头!”
“头在何方?”
“在西方。《诗经》云:乃西顾,此维与宅。以此推之,头在西方。”
张温这句话实际上问得并不是天有没有头,而是问天命是否有主。
秦宓巧妙绝对,回答说天命在西,因刘备在西,即天命在刘备。
文人说话就是这样,喜欢暗打机锋,处处隐喻。
张温又问:“天有耳乎?”
“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没有耳朵怎么听啊?”
“天有足乎?”
“有足!《诗》云:天步艰难。没有足怎么走啊?”
殿上众人闻言大笑,都为秦宓机智和张温吃瘪而笑。
张温脸显尴尬之色,不甘心又问:“天有姓乎?”
“岂能无姓?”
“何姓?”
“姓刘!”
“何以知之?”
“天子姓刘,天必姓刘也!哈哈哈哈”秦宓放声大笑。′5_4¢看/书¨ ,免.费+阅·读*
堂上众人再度轰然大笑。
刘备也被秦宓这个高级马屁拍得很舒服,捋着胡须笑得眯起了眼。
张温登时涨红了脸。
这番辩论唯一的核心就是:天子姓什么?
秦宓给出了有理有据的答案,天子是刘备,所以天子姓刘,天下必归刘备。
如果张温无法驳倒“天子姓刘,天必姓刘”这个事实,那就等于你承认天命归刘,等于承认孙权,曹丕都是非法政权,不具备存在的法理性。
既然孙权的东吴政权不存在法理性,那东吴目前能用的身份只有大汉下属的吴王这一个身份,张温就是下绑之使者拜见宗主上国君主,理应陪坐于末席,且谦卑恭让所有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坐于次席,高谈阔论,还一脸自
得。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