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珠笑着道:“娘子你猜?”
父母,姐姐,家里的婶婶,两个叔伯妹妹,当然,还有心上的她。~看¨书?屋+ .追!最?新?章~节`
第55章 刘姥姥
次日, 李莞一大早就去贾母处请安,路上遇到黛玉亦是去请安,便与其一道随行。
两人到贾母处时, 她已经起来了,正歪在榻上,精神稍显倦怠,但较昨儿是好一些。
贾母见二人来, 便命鸳鸯上茶点招待,留身边跟她说话。
不一会儿,迎春、探春、惜春、湘云、熙凤、宝玉等也来跟贾母请安。大家许久未见黛玉, 便留在贾母处跟黛玉一同说说笑笑。
众人被留在贾母处吃了午饭。
周瑞家的来找王熙凤,在她耳边说:“二奶奶, 上回来打秋风的刘姥姥要家去,怕晚了赶不出城。”
正好被贾母听到了, 便问:“刘姥姥是谁?”
原来那刘姥姥的女婿祖上曾做过官, 跟王家是旧识, 连过宗, 如今以务农为业。^微·趣`小?说~ -无?错-内+容\刘姥姥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被接来照顾外孙。曾经还来过府里一趟,当时王熙凤给了她一些银两, 如今刘姥姥家丰收了, 便带着瓜果来府里了。
王熙凤便将刘姥姥的事, 讲给了贾母听。
贾母道:“我正想找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 请来我见见。”
不一会儿, 刘姥姥就被带了来。
刘姥姥一见贾母就道:“请老寿星安。”
贾母因在藕香榭的螃蟹宴上受的寒凉未愈, 神思略有倦怠,对刘姥姥欠了欠身问好。贾母又让周瑞家的端了把椅子过来, 给刘姥姥坐。
两位老人互相聊着着年龄、眼睛、牙口,甚是投机。贾母便要留刘姥姥住上一两日再回去。
刘姥姥都七十五岁了,比贾母都要大好几岁,如今耳聪目明,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是极好的。
刘姥姥虽在村野,但颇有见识,人情上经历过,说话就捡贾母、哥儿、姐儿感兴趣的话讲。+x.i!a/o~s′h¢u\o\h?u·.~c!o,m+还随口诌了个“茗玉”小姐的故事。说那茗玉小姐长到十七岁就死了,后被供奉到一个小祠堂,谁知过了好些年岁,庙都毁了,茗玉小姐的像却成了精。
这话便被宝玉听进去了,追着刘姥姥问茗玉小姐像的地名、庄名、坐落方位,说是要给茗玉小姐修庙。
李莞一听便知,茗玉小姐的故事就是刘姥姥编的,偏偏宝玉当成真。李莞往众姑娘那边扫了一眼,迎春三缄其口、探春用团扇掩面笑着,年龄最小的惜春倒是听得津津有味,湘云吃点心去了并没有注意听,宝钗和黛玉笑而不语。
这还没有完,李莞又听宝玉给了几百钱茗烟,让其按照刘姥姥说的方位和地名去寻茗玉小姐成了精的像,茗烟拿着钱就去了。
次日,茗烟寻了一天回来,说没有找到茗玉小姐的像,倒是找到一个青脸红发的瘟神爷。宝玉气得破口大骂茗烟,说他是没有用的杀才……
这事儿是底下丫鬟,笑得捧着肚子跟李莞讲的。“大奶奶,您说宝二爷的这痴病什么时候好呀。”
李莞:……
又过了一日,贾母精神头见好,便给湘云还席。
李莞准备着要用的桌椅、茶酒器皿。
园里盛开着鲜花,早有丫鬟将各色的折枝菊花摘了一盘。
贾母的兴致极高,捡了一朵大红的簪于发鬓上。
贾母笑着对刘姥姥道:“过来戴花。”
于是,王熙凤等人便把一盘子花全插刘姥姥头上了。
刘姥姥笑着说她得了福,说自己年轻也风流,爱花爱粉,今儿老风流才好。
惹得众人乐得合不拢嘴。
贾母又带着刘姥姥到园中各处转转。
众人先到了潇湘馆,那是黛玉的住处。
潇湘馆两边翠竹夹路,中间一条石子铺的小路。一只小黑金犬已经摇着尾巴迎在路中间,“汪汪”直叫唤。
雪雁掀帘迎了出来,将小狗抱了起来,对贾母道:“这是从扬州跟来的小狗。”
刘姥姥看着小黑狗笑着道:“这小狗长得威武,眼睛上边还有两眼,跟那年画上的二郎神一个样儿。”
一众人说笑着,陪贾母进屋后坐下。黛玉亲自奉了茶。
黛玉房中的架子上落满了书,说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都不为过。
李莞想起昔日她跟黛玉在潇湘馆读书、品茶的日子,真是惬意。
刘姥姥说这肯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
贾母指着黛玉笑道:“这是我外孙女的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