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 > 分卷阅读135

分卷阅读135

书·崔骃传》“春发其华,秋收其实”。.l+a^n¨l_a?n-w-x¢..c~o?m¨论出五经,判都是律例中较为常见的案件,诏、诰、表也是死背格式堆砌文字,出题中规中矩,比之首场相差甚远。

这也是乡、会试多以首场定名次的原因。

第三场考试正巧在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日子,各家各户都赏月吃月饼了,段之缙还苦哈哈地进闱场考试,家里人担忧他心里不平衡,哄着他“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八月十六日的时候大家再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才是真正的月圆人圆呢!

虽嘴上不说,心里却受用得紧,段之缙提着考篮于八月十四日进场,八月十五日连作五篇经史时务策。

锣响收卷,这一年的乡试正式落下了帷幕。

试卷全都清点完毕,弥封官将卷纸糊名并加盖弥封关防大印,送至誊录所。誊录官用朱笔誊抄出朱卷,戳上自己的衔名,这才送往对读所,让对读官校对朱卷和原卷,最后将朱卷送至内帘,同考官们就开始阅卷了。\5·4^看/书? /最-新/章·节¨更¢新+快`

那边的阅卷工作如火如荼,这边段家补上了昨日的中秋家宴,一家人饮酒作乐,有说不尽的话。

大家围桌而坐,许嬷嬷招呼小丫头将蒸蟹子送上来,混着桂花的香甜,原来是久酿的桂花酒开了封。

王虞先动筷子将一个蟹子送到丫头盘里,丫头纤纤十指灵巧得很,摆弄着蟹八件就把蟹肉全拆了出来,用蟹壳装着浇上姜醋,送到段之缙跟前,王虞催着他吃:“今年阳澄湖的蟹子格外肥,一拆盖蟹黄都要溢出来了。”

小勺子舀一点送入口中,果然鲜美。

沈白蘋又给众人倒桂花酒,还劝着妹妹饮了一杯。

连科奴也在屋子里,绕着段云霓转来转去,咪咪叫个不停,段之缙便撅了些鱼肉下来,细细挑了刺扔出去,猫儿就一个飞跃跑开,两三口吃了鱼肉又跑回来咪咪叫,直到许嬷嬷给它上了一碗鸡肉糜,这才安静下来。.k?a\n′s¨h+u\w_u~.?o′r*g\

吃完饭后,许嬷嬷示意两个小子抬上来一个小蒸笼,许是刚从锅上下来,还呼呼冒着热气,段之缙好奇道:“这是什么?”

谁知众人相视一笑,施姨娘催着他自己打开。

蒸笼掀开的刹那,白雾裹着米香味窜进段之缙鼻腔里,还带着甜滋滋的桂香。

雾气散去,一块儿白白润润的糕饼躺在蒸布上,漏出一层层的半透明的桂花酱。上边用红曲色印了一个“蟾宫折桂”出来,最顶上是三个小字……状元糕。

“你可得谢谢你妹妹,这是人家一早起来弄的,那印花纹的印模还在卧佛寺开了光,在文昌位前贡过。”语罢,王虞看看段云霓,示意她给哥哥介绍一番。

段云霓捏着帕子站起,落落大方道:“糕是用南边捎过来的水磨粉蒸的,多过了两边筛才能这样细。今岁新渍的丹桂,用井水湃过三遍才褪了涩气,混着松子碎和槐花蜜做的馅。”

周姨娘含笑看着女儿,催道:“还有呢,还有东西没说呢。”

“统共九层糕坯夹八重馅料,喻着九转功成。调馅的时候添了些干桂花,带些苦味,这是‘十年寒窗’。”她说着,把最上边的一层糕掀起来,下边竟然是一副“魁星踢斗图”,虽不甚清晰,可上边的五个字却还清清楚楚,被半透明的桂花酱盖着。

一层层的,每一层都有吉祥文字,最妙是最底下一层竟是青绿色,用艾草汁儿和的面,取“青云直上”的好彩头。

王虞亲手给段之缙切了块糕下来,盯着他吃了,自得道:“怎么样?你妹妹不仅书读得好,手艺也不错吧?”

段之缙满口香甜,只能颔首。

“那吃了你妹妹的糕,我托付你的事儿如何了?”王虞意指段云霓的婚事,之前段之缙一直科考,她也不便打扰,现在考完了试总该问一问。

也不求他立刻指出什么人,但凡能说个想法就成。

段之缙却险些叫那一口糕噎住,看了看段云霓,周姨娘便先叮嘱婆子带着小姐下去,又期待地望向二爷。

段之缙用水顺下状元糕,苦笑道:“儿子成日里在国子监内读书,实在不认识什么人。且母亲的条件有些苛刻了。”到底是他的妹妹,婚姻大事,段之缙也很上心。

“母亲想要家境殷实些的读书人,还特意说了国子监内,应当是想着妹妹也做一个官夫人。只是国子监内同窗也无甚年龄相当的未婚青年,要不就是家境贫寒,要不就是早早成婚,要不是便是门第太高咱们高攀不起。”

王虞有些失望,段之缙又道:“不过儿子没那个门道,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