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 > 分卷阅读115

分卷阅读115

入学后第一次大讲,首要讲《孝经》,你可知是为何?”

段之缙想了想:“《礼记》中言: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s·a~n,s+a^n_y+q/.-c*o*m+学生等或科考或廷试,即便为微末小吏也是为官,为官者更要以身作则,以孝事亲,只有如此百姓才能心服口服,顺以听命。”

学正颔首:“其一也。《孝经·广扬名》一篇中说‘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忠臣必出于孝子之家’。你以为呢?”

段之缙:“学生领悟了。这大概就是先圣所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的道理。家即为最小的朝廷,朝廷就是最大的家,孝顺父母正如忠心君主,尊重兄长正如恭敬地对待上官。”

学正欣慰一笑:“你能想到这一点就很好,现在我们逐章讲解,希望你能有所领会……”

《孝经》也不长,不足两千余字,可学正大人真不愧是专业教书,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从上古三代一直讲到当朝,一本《孝经》和整个儒学体系紧密相扣,表面上讲孝实际上处处都是“忠君爱民”四字,用来做国子监“开学第一课”最合适不过。*0~d^i*a′n′k-a?n¨s¢h_u′.?c\o!m·

两千字的课文讲了将近两个时辰,上午的课也恰要结束,学正抽查了两处验看段之缙的听讲情况,最后问道:“十八日小考,要考时文一道,诗一篇,但你的进度还没跟上,便先不考了,博士会为你讲上一次大讲的内容。若是平日里有疑问,可以问坐堂的先生,也可以和同窗去东西两厢讨论。若无疑问便退下吧。”

段之缙行礼退下,此时外边钟声响起,正是下课了。

段之缙和舍友们去膳堂吃饭,差役们已经将各家送来的饭食放在膳堂西北角的架子上,供学生们认领。.1-8?6,t¢x,t′.\c?o¨m.

走在路上,正巧遇见郑崑瑛,于是两个号舍八个人浩浩荡荡地去了膳堂,方叙墨有些“不寻常的本领”在身上,大家找好座位后他就带着施秉文和徐明宣去了后厨掌勺。

段之缙第一次来膳堂,见什么都新奇,左右打量着,头一个看见的就是监丞大人,身边形成一个真空带,学生问过好后连忙溜走。

早就在膳堂坐好抓纪律的监丞大人见怪不怪,目送着来来往往的学生进出后厨。国子监在吃饭方面的规矩松些,只要没在膳堂中打架斗殴,串座嬉笑一律不管。

第二个则扫到了葛观澜,如众星捧月般坐在人群中,一边吃饭眼睛还往段之缙的方向瞟,又看向后厨。

段之缙没放在心上,也看向后厨,只听见里边砍瓜切菜之声不绝,实在好奇:“德润兄,你去过后厨吗?”

“去过,里边就是锅碗瓢盆一类,你若是想去便带着你一起,顺便把饭热一热。”

于是段之缙兴致勃勃地拉着郑崑瑛去了后厨热饭,方叙墨正在大显身手。

他一身襕衫,系着黑色围腰,挽袖立在榆木砧板前,青葱一样的手从水中捞起一尾活鱼,抄起擀面杖朝着鱼头一捶,刚才还活蹦乱跳的鱼就一动不动了。

开膛破肚,刮鳞去皮,笨重的刀具在他手中竟是那般灵便,鱼身上翻花一样改好了刀,然后提起鱼尾放入清油中炸香炸透,另起一锅做糖醋口的芡水,一下子浇在鱼身上,一道香气扑鼻的糖醋鲤鱼就做好了。

做了一道菜还不行,方叙墨又起大火,把施秉文和徐明宣切的肉、菜快炒了两个小菜,正巧家里送来的酱焖肘子和榆钱饽饽都已经蒸好,段之缙和郑崑瑛的饭也已经加热完,大家用袖子包着手把饭端出去,独留方叙墨一个人在后厨。

段之缙回头问:“你还不出来吃饭吗?也就还剩下半个时辰多点了。”

方叙墨:“不急,今天晚上想吃红白鸭子三鲜热锅,现在先把汤煨上,把鸭子处理了。”

这真是把国子监当成自己家的优良品德,段之缙把菜端出去,大家也把自己的饭都摆出来,有荤有素还有咸菜,但没人动筷子,都等着方叙墨出来。

大厨终于落座了,刚才在后厨折腾了一顿,透白的皮子浮上一层红,面若敷粉,更显出一副上好的皮相,见大家都等着他十分不好意思,唇一抿露出两个小酒窝。饭桌上的气氛也活跃起来,大家的饭换着吃,段之缙最喜那道糖醋鲤鱼,外酥里嫩,酸甜口正好。郑崑瑛还是喜爱沈白蘋送来的南菜,不过倒是很爱吃方叙墨带来的榆钱饽饽。

今日方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