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 > 分卷阅读111

分卷阅读111

闹矛盾就好,安安稳稳过三年什么都好说。\2.c¢y,x~s?w-.?n¨e-t/不过也不必三年全赔上,你若是仍想科举,利用自己荫生的身份过乡试然后辞去国子监学生的身份接着科举也好。”

段之缙被恩赐了监生的身份,实际上就是被赏了一个秀才功名,不必再过院试就能考乡试,而且顺天府乡试中,国子监学生有特殊的南、北皿字排号,分给他们的中举名额也多,是一条过乡试的捷径。

只是吏部考试授官,好职位都叫恩荫生分干净了,一品大员的儿子上来就授从五品六部员外郎,然后按照官职递减,像段之缙这种难荫授官就只能从地方微末小官排起。

若是科举还有几分授京官的可能性。

“好了,讲的也差不多了,先生考一考你的学问。”秦先生先问四书五经的内容,又和段之缙谈了谈历代的史书,都很不错,最后神色间带着些刁难:“‘石韫玉而山晖’,做一首五言八韵诗如何?”

“石韫玉而山晖”,出自陆机的《文赋》,意思是石头中蕴藏着美玉,使得山峦生辉。,微?趣+小·说·网~ ′免*费_阅/读?

这题出的够抠的,若不是段之缙在家中日夜读书,连题目出自何方都不知道。

他思考片刻,以手为笔以茶为墨,在桌子上写道:赋得石韫玉而山晖得“年”字五言八韵。

首联破题暗喻贤才难举,承题用典说明贤才的重要性,然后中二联铺陈工对中显气节,最后仍然是老一套,起承转合颂圣诗,一句“圣代求材亟,菁莪雅化宣”归美当朝,引《诗经·菁菁者莪》典,赞盛世育才,又能呼应科举考试为抡才大典的主旨。

秦先生满意点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不仅能解得题意,试帖诗也写得有模有样。含章觉得如何?”

“去率性堂还是差一节,不过进内班修道、诚心二堂却是不成问题。”

这个结果已经很好,秦先生和段之缙本人都很满意。

现在说完了段之缙,话题又转回这两人身上,段之缙问秦先生:“先生在端王府还好吗?”

邹文佯恼:“你这是信不过我还是信不过你先生的本事?”

呵呵,段之缙难道要说信不过端王吗?

秦先生安慰道:“做幕僚自然是舒心的,我这点浅薄的见解能帮着王爷处理刑部的事情,实在是意料之外。`幻\想/姬_ _更+新_最?全!”

段之缙这才放下心,当初自己那一顿忽悠没把先生忽悠到歪路上。

说完了正事也该吃饭,段之缙两年多不曾饮酒,喝了一小杯便上头,邹文先取笑一阵,才猛然想起他都及冠了。

但取字没有?邹文拽着段之缙的胳膊问道:“你在江南可有长辈为你取字?”

段之缙虽饮酒上头,神智还清楚得很,告诉二人自己还没有取字。

邹文拊掌:“造化!叫先生跟王爷为你求一个可好?王爷定然答应。”

段之缙却跪在先生身前:“虽然王爷取字是莫大的荣誉,可我视先生如父,先生待我如子,若是先生愿意,学生想求先生为我取字。”

这么长时间,从一开始半点文字不通,到现在将入国子监学习,若没有先生,自己定然熬不过来,即便是真的父亲也鲜有如此负责的。

秦先生眼眶也红了,并未推辞,万分仔细地推敲着学生的名字,半晌才开口道:“缙为赤色帛,正是官服颜色……‘允升’二字如何?《周易·升卦》云‘允升,大吉,上合志也’,意为‘稳步晋升,终获吉祥’,为师愿你无论是科举还是为官,都是‘允升’。”

段之缙再拜,再这一方世界里,他终于算是“成人”了。

第46章 入学国子监

国子监每月十五日考试, 也称为大课,十六日学生放假一天,段之缙就是在十六日入学的, 他的两个书童和马车都在国子监外等候。

入学考试在博士厅举行, 偌大一个堂内, 只有祭酒裴鸿大人在,出四书文一道、经解一道, 又让作一首五言八韵试帖诗,裴鸿看着段之缙给出的文章还算满意:“不错, 文理皆通,书读得不错。按理说应当从正义、崇志、广业三堂开始坐监, 不过你四书五经已通, 便入诚心堂内班如何?”

段之缙拱手作揖:“多谢大人。”

裴鸿是当代有名的大儒, 科举状元出身,写得一手雄文, 对性理也有高深见解, 这才有资格到国学中担任祭酒,虽然做官和做学问到底是两码事,但起码明面上的规矩没错, 此时叫监丞带着段之缙去钱粮处领东西,还特意吩咐监丞把规矩给段之缙讲清。

监丞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