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 > 分卷阅读68

分卷阅读68

进去就坐。!x\4~5!z?w...c′o¢m/

人渐渐来齐了,左右号房也站上了士子,衙役们挨个清点查看卷纸上的排号和号房的号码,防止有人枪替。

到一切就绪时,天边才刚刚有一点亮意。

所有的生童都站在了自己该站的位置,头一件事情便是挑堂。

一个穿石青绿色长袍的中年男子拿出一卷新的花名册,在一排排的号房前边走边喊。

“点到名字的跟在衙役身后去拜见知府大人!”

“薛城同!”

“刘广洋!”

“何茂!”

……

“郑崑瑛!”

“段之缙!”

……

点了大概十几人,大家跟在衙役身后走进最西侧的堂屋中。

第33章 函数府试放榜释放奴籍

堂屋中知府陈望祖端坐, 头戴乌纱帽,身穿青袍公服,戴银带鞓、黑犀角革带, 脚蹬一双白底皂靴, 面宽厚白润, 秀气的八字胡撇下来,脸上带着些笑模样, 无一丝一毫的官威。+小~说^宅! +首`发!

他点一点手中扇子,先满意地打量一番对他恭敬下拜的士子, 欣慰于两月前的县试选拔出不少贤才。

“先自报家门吧。”

众人按照站列的顺序挨个说出自己的姓名,陈望祖当场记下。

府试里, 他的自主权还是比较大的, 尤其是挑堂, 往年或小讲,或项比, 或中权, 必四五次易题,核其虚实,试其深浅, 生怕叫这抡才大典名不副实,可今年他要问一些更为务实的内容。

“往年的挑堂, 总是用经书讲义考察你们的学问。但本府想, 你们多年寒窗苦读,总是为了应试做官, 不仅要读四书五经修身养性, 感悟圣人教诲,还得明钱粮, 懂水利,洞彻刑名之道。?x¨x*i.a,n?g*s+h¢u`..c+o?m\不过本府也绝不会为难你们,毕竟只是生童,答不上来实属常理。”

下边站着的生童面面相觑、窃窃私语,除一二人镇定自若外,其余人脸上只余惊慌。

郑崑瑛自然不怕,他连佛经都通读了。

段之缙此时感慨万千,蒋先生如何能有先见之明啊!虽然自己这一个月里也就读了没几本书,可知道一点总比一点不知道的强。

不过等会儿他便能明白,知道一点和一点都不知道基本上一样。

“这第一问我要问你们,南方诸省都种植何种作物?”

这个段之缙看过,正做回想之时,郑崑瑛看了他一眼,也不见他作答就不再多等,当即上前一步道:“与我淮宁临近的各省,如古岳、临江等,冬季种植小麦或油菜,小麦和油菜熟后以水浸田,再种稻谷,歉收时一亩只一两石,若风调雨顺则可收至四石……至于极南之地,多山多水,建梯田种水稻者居多,又多种竹蔗,榨取糖料。至于琼州岛……”

他从过了江可称江南之地开始数,一直数到了琼州岛,各省各地从作物种类到熟制再到亩产都说算了个遍,连补充的余地都不给旁人留。

知府从黑漆太师椅上站起,抚掌大笑:“了不得啊了不得!你小小年纪把整个江南都装在胸怀中了,必成大器!”

“那本府接下来则要问问,先麦后稻,如何将旱地变为水田?”

郑崑瑛又等了一会儿段之缙,仍不见他作答,这才道:“收麦之后将田土暴晒,然后翻犁。后用火化之法,将干草麦秆、杂树叶等抛于田间,放火焚烧,烧完再犁一边,最后以水浸之。”

“大善!这正是农书所记之法。”知府两眼放光,又扫视一番众人:“你们还需要向郑崑瑛学习啊!将来若能穿得一身官服,指导农桑就是要往田间地头里去,怎么能不知农时呢?”

语罢,师爷呈上来一摞账本,是德平府历年的亩产情况和晴雨录,每两本册子做一组,知府接过看了几眼,将记录表分别下发给生童,吩咐他们分开就坐,又一人分了一把算盘。

“这些记载,都是我德平府历年的产粮和晴雨,你们随便算,本府不加干涉,限时两刻钟,两刻钟之后,报与本府你们都算得何物。”

竟然是要算粮食!

段之缙心中纠结万分,这里进仕的学生,都是从小学的打算盘,《九章算术》一类的算书也是自幼学习,其实就是启蒙的东西,普普通通算一算钱粮根本不在话下。

但自己的情况不同,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根本不会打算盘,这记录中的数字也不可能通过口算算出,自己倒是可以写汉字数字来列竖式计算,只是那样的话,两刻钟的时间根本不可能算完这么多的数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