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崇祯霸道 > 第3章 不破不立分庭抗礼

第3章 不破不立分庭抗礼

来,这点历史上的崇祯朝就是明证,靠现有的朝廷管理体系,大明只会越来越乱,越来越差,直至灭亡。

更为严重的是,大明朝堂还有很多通敌卖国之贼,他把后世的那套搬过来将大明的工业发展起来之后建奴恐怕很快就会学了去,到头来他辛辛苦苦怕是要给他人作了嫁衣。

也就是说,他若是还用现有的管理体系去发展工业,基本跟找死无异!

看样子这大明朝廷也得破而后立才行。

大明朝廷既然烂透了,那就让魏忠贤跟东林和齐楚浙党去斗,让这帮家伙斗个你死我活,同归于尽,到时候朕再重新洗牌

这个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东林和齐楚浙党那都不是省油的灯,这帮家伙就不可能束手就擒,想要彻底收拾他们那最少得几年时间。

他还不能因为朝廷烂透了而影响大明的发展,这段时间他还得创建另一套管理体系把大明发展起来,如若不然,大明再停滞个几年,他也无力回天了。

这套管理体系还不能与外廷有瓜葛,他还只能在宫里暗中组建内廷,创建直属内廷的司厂,取代外廷把大明慢慢发展起来。

大明已然步入封建王朝的末期,如果还按以往的老路走下去灭亡貌似是不可避免的,这创建内廷貌似势在必行。

这样不但解决现有管理体系的弊端,让内廷和外廷分庭抗礼,还能防止发展成果被人送给建奴。

话说,现如今大明急需发展些什么呢,他又培养那些人才来组建内廷呢?

火药武器那肯定得发展起来,这年头拳头大才能掌控真理,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就这意思,是故大力打造火枪火炮才是重中之重。

内廷武器部肯定得组建起来,而大明王朝也不缺这样的人才。

毕懋康貌似都把燧发枪发明出来了,只是没人重视而已,这内廷武器部就交给毕懋康来负责。

还有装备,也就是打造武器乃至生产各种物资的机器,那也得发展起来。

如若不然,光靠手工打造,那是生产不出大量火枪火炮的,生产大量货物垄断海外贸易那更是做梦。

内廷装备部也需得组建起来,大明王朝也不缺这样的人才。

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那就是古代的工业百科全书,此人培养一下造装备肯定没问题,这内廷装备部就交给宋应星来负责。

还有造船,这年头坚船利炮才是王道,内廷船务部那也必不可少,这方面的人才大明也不缺。

王徵貌似就提出了火船自走的超前理论,此人培养一下把轮船造出来都没问题,这内廷船务部就交给王徵来负责。

还有农业,番薯、土豆等高产作物得赶紧引进试种,蚕丝、等原材料那也要尽可能多种。

大明想要挺过小冰河天灾,想要发展起来,那就得组建内廷农务部,这会儿的大明王朝还正好就有一个农业大拿。

徐光启就是史上有名的农学家,此人不用培养都能上,这内廷农务部就交给徐光启来负责。

说到这原材料,矿产资源乃至木材、橡胶等也得有人来负责采集才行,内廷资源部那也得组建起来,这个就不需要多少专业技能了。

宋应星好像有个兄弟宋应昇,一个负责造机器,一个负责提供原材料,两人配合正好,这内廷资源部就交给宋应昇来负责。

还有就是贸易,这个也得有专人负责才行,要想掌控海外贸易内廷商务部那也得组建起来,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起来并不难。

毕懋康好像有个兄长毕懋良曾出任外廷户部侍郎,负责商贸应该没问题,这内廷商务部就交给毕懋良来负责。

这些人用好了,何愁大明不兴?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徐光启、毕懋康兄弟、王徵、宋应星兄弟可在朝中?”

礼部右侍郎徐光启本与我那族侄魏广微是同科,我想重用他来着,奈何他不从,我只能让他回去闲住了。

兵部右侍郎毕懋康和户部右侍郎毕懋良这两兄弟还为东林说情,直被我给罢官削籍了。

至于甚么王徵、宋应星兄弟,我就不认得。

算了,都当不认得吧。

魏忠贤闻言,眼珠子转了转,随即含糊道:“陛下,徐光启、毕懋康兄弟、王徵、宋应星兄弟好像都未在朝中任职。”

你着实让人无语,有用之人你是一个不用!

朱觉闻言,果断道:“传旨,招徐光启、毕懋康兄弟、王徵、宋应星兄弟进京觐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