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重生老太猛如虎,开局砸闺女婚宴 > 第 152章 眼里有活,心里有数

第 152章 眼里有活,心里有数

她对店里的两个“外人”王卫国和王卫红上心了。/0^0·小_说`网_ ¢更?新¢最?快`

王卫国整天坐在柜台后,拿着笔写写画画,俨然一副管事的模样。

王卫红跟着小雪跑前跑后,招呼客人越来越像样。

后厨包饺子的主力还是周大妈那几个渔村媳妇,连刚来的张金凤都因为饺子包得好看,颇受尊重。

反观她自己,累死累活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像个老妈子!

大哥赵同心对她也就是点点头,话都不多说一句。

王秋云更是指使她像指使下人。

一股邪火和妒忌在她心里越烧越旺。

她不敢再明着闹,但嘴上的小话和背后的动作开始多了起来。

这天下午,赵同心在后院修理三轮车链条,弄得满手油污。

赵晓兰瞅准机会,端了盆水过去,假装帮忙。

“大哥,擦擦手。”赵晓兰递过毛巾,压低声音,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

“大哥,不是我说你,你也太好说话了!这店可是姓赵!咱老赵家的产业!你看看现在成啥样了?”

赵同心皱眉:“啥样?不挺好的?生意红火。”

“红火是红火!”赵晓兰撇撇嘴,朝店里努努嘴,

“可你看看,管钱的是谁?王卫国!王家的小子!跑堂招呼客人的是王卫红!王家丫头!后厨包饺子的是王家大嫂!

就连那几个帮工的,也都是王秋云从渔村招来的!清一色的王家人和她的人!”

她越说越激动:

“大哥!你可是当家的!这店里里外外,除了洪英洪兵,还有咱们老赵家啥事?

合着咱们老赵家开起来的店,最后都成了她王秋云娘家的了?她这是把婆家当跳板,一门心思贴补娘家啊!你就不怕将来,这店首接改姓王了?”

赵同心擦手的动作顿住了。})幻}想?3?姬?¤′ {D更3#£新¤]最-¨全′1

赵晓兰这番话,像根刺一样扎进他心里。

他以前没往这方面深想,只觉得卫国卫红可怜,秋云帮衬娘家也是人之常情。

可现在被妹妹这么一挑拨,再看看店里忙碌的“王家人”……

他脸色沉了下来。

赵晓兰见大哥脸色变了,心里暗喜,继续煽风点火:

“大哥,你想想,要是爹妈知道,能看着咱老赵家的产业落到外人手里?洪英洪兵可是你的亲儿子!

将来这店,不应该是他们的?现在倒好,让王卫国那小子管着钱匣子,他能向着咱老赵家?我看大嫂这心啊,早就偏到娘家去了!根本没把你和孩子们当回事!”

“行了!别说了!”赵同心烦躁地打断她,把毛巾扔进水盆,“干你的活去!我心里有数!”

他看着店里忙碌的王卫国,眼神复杂了许多。¨x*s\c_m?s_w·.?c^o·m+

王卫国丝毫没察觉姑父微妙的态度变化。

他正沉浸在自己的“精算”世界里。

王秋云把采购和记账的任务也逐步交给了他。

他不仅把每天的流水、成本、利润算得清清楚楚,还用王秋云给他买的硬皮笔记本和复写纸,建立了一套简单的台账。

这天晚饭后,收拾妥当,王卫国拿着账本和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找到王秋云和赵同心。

“姑,姑父,我算了点东西,你们看看。”王卫国把纸摊开在柜台上。

“这是啥?”王秋云看着上面各种数字和符号。

“这是我根据过去半个月的销售情况,算出来的每天大概需要多少斤面粉、多少斤鲅鱼、多少斤韭菜、多少斤猪肉肥膘、多少虾仁……”

王卫国指着表格上的数字,条理清晰,

“比如面粉,如果咱们平均每天卖出去大约400个饺子,按每个饺子皮用面的最高量,加上损耗,每天需要准备这么多面粉。

鲅鱼也是,根据每天卖掉的鲅鱼馅饺子和锅贴数量,加上鱼去头去尾去骨的损耗率。

每天需要采购至少这么多斤新鲜鲅鱼才能保证供应,又不会造成太大浪费。还有素三鲜的时令蔬菜,根据季节变化,损耗率会波动……”

他一项项说下去,精确到斤两,甚至考虑到了节假日和天气对客流的影响,给出了一个浮动区间和采购建议。

最后,他指着一行数字:

“姑,我还算了一下,这些日子的采购数量我定的很准确,一个月下来,就能多省出差不多三十块钱的纯利润!这还没算其他边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