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落实下去还差得远。
谢明襄笑道:“藏书楼完工后,属下就在准备了,明日便呈给主公。”
有这么个积极省心的打工人,杨盛岚眉间浮起一丝笑意。
“不错,文晦这半年坐镇关中,实在辛苦,我从蜀中带了些茶,等下记得拿些回去。”
加上西征,实际上都快一年了。
基本没出什么岔子,可见他确实是用了心的。
谢明襄拱了拱手,“分内之事,称不上辛苦。倒是主公西处奔波,蜀中己基本收入囊中,可喜可贺。”
己经开始派遣官员,慢慢温水煮青蛙也就拿下了。
杨盛岚笑了笑,见众人对科举之事没了疑问,才道:“第三项,河西之事。邓影,将歧人己灭,丝路重启之事宣扬出去。”
“尤其是江南之地,务必让他们知道,长安欢迎所有人来做生意,若是去西域,还会有额外的奖励。”
河西不比长安,那边发生的事情,要是不特意宣传,南方不知多久才能知道。
她等不了这么久,必须主动出击。
更何况,她还记得赵氏在蜀中造谣,说长安极为厌恶商户。
可不能让南方也有这样的想法。
就算目前是以耕战为主,但也不代表要将商业一杆子打死。
待邓影表示明白后,杨盛岚又道:“云舟,你先协助文晦制定关税政策,河西那边要宽松,以鼓励为主,然后再去组织商队。”
“对了,若是江南商队过来,只到长安就收重税,去河西就与关中一视同仁,并在合理范围内给予帮助。”
“婉柔负责建立过关文牒制度,传信地方,守好关卡,务必核查清楚货物种类和具体行程。文牒由长安或郡县签发。”
众人一一领命。
裴婉柔道:“过关文牒,就是过所?”
这是宋元时期的说法,她自然不知道,但望文生义,也能明白。
“可以这么说,做的更详细一些,主要用于商旅,记清楚货物种类数量,车马信息。”
“普通百姓先沿用以往的过所。”
实际上这个年代,普通百姓出门机会不多,暂时无需过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