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九章算术在2002 > 第17章 寒露数珠(2005 年秋)

第17章 寒露数珠(2005 年秋)

立刻指着棉袄说道:“奶奶,菱形补丁比方形节省0.7%的布料,而且我用碎布头拼出了谢尔宾斯基地毯模型,按照这个方法,能解决袖口脱线总在同一点的问题。”奶奶半信半疑地看着孙玺儿,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开始用菱形补丁缝补棉袄。奶奶穿针引线,动作娴熟,在孙玺儿的提醒下,将碎布头按照谢尔宾斯基地毯模型的样式拼接。缝补完成后,奶奶仔细端详着袖口,不仅节省了布料,而且袖口看起来更加牢固耐用,仿佛焕发出新的生机。奶奶笑着对孙玺儿说:“玺儿,你可真是奶奶的小帮手!要是没有你,奶奶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孙玺儿从铁盒里小心翼翼地拿出256颗纽扣,全神贯注地将它们串成莫比乌斯环。每一颗纽扣在她手中都仿佛有了生命,被巧妙地串联在一起。爷爷看到后,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打趣道:“你这是在做什么新奇玩具呀?”孙玺儿抬起头,一脸认真地回答:“爷爷,这不是玩具,这是我对爸爸存在性的拓扑证明。如果沿着环走永远回不到原点,说明缺失的纽扣在第四维度,就像爸爸虽然不在我们身边,但他一定在某个地方。”爷爷听了,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有对孙玺儿聪明才智的惊叹,也有对儿子深深的思念,思绪仿佛飘回到了过去与儿子相处的时光。爷爷轻轻叹了口气,摸了摸孙玺儿的头,说:“玺儿,你爸爸一定会为你骄傲的。说不定他在远方,也在想着我们呢。”

放学路上,孙玺儿和小伙伴们有说有笑地走着,欢声笑语回荡在乡间的小路上。路边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鸟儿在枝头欢快歌唱,仿佛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突然,周冬冬指着路边的积水坑,惊恐地尖叫道:“有妖怪脚印!”他的声音打破了原本的宁静,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积水坑边有一些形状怪异的痕迹,仿佛真的是妖怪留下的脚印。

孙玺儿蹲下身子,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用树枝仔细地描摹蜗牛黏液留下的路径。她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大脑飞速运转,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她惊喜地发现,其螺旋线与老槐树年轮扩张函数同构。陈大壮觉得十分有趣,兴致勃勃地将蜗牛壳按照斐波那契数列摆成塔,仿佛在搭建一座神秘的城堡。就在这时,刘家媳妇路过,看到这一幕,顿时火冒三丈,她双手叉腰,恶狠狠地骂道:“丧门星,带坏我娃!”说着,一脚踹散了蜗牛壳塔。陈大壮委屈地看着孙玺儿,眼眶里闪烁着泪花,仿佛受到了极大的委屈。孙玺儿拍了拍陈大壮的肩膀,安慰道:“别难过,我们做的是对的,时间会证明一切。这些知识以后说不定能帮到很多人呢。”陈大壮吸了吸鼻子,用力地点了点头。

孙玺儿捡起一片树叶,上面几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璀璨的宝石,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她灵机一动,兴奋地教会孩子们用露珠作凸透镜,聚焦阳光点燃枯叶。孩子们围在她身边,好奇地学着她的样子,尝试点燃枯叶。神奇的是,火苗的排列竟与父亲汇款单上的数字惊人地暗合。爷爷抽着旱烟,看着孙玺儿,嘴里嘀咕道:“这丫头看露水比亲爹还亲。”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调侃,却也饱含着对孙玺儿的疼爱。孙玺儿听了,只是笑了笑,继续专注地研究着火苗与数字之间的奥秘,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思念,渴望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找到父亲的线索。

村委会组织给独居老人送重阳糕,孙玺儿也满怀热情地跟着去了。当她看到缺角的枣泥糕时,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她的哭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都被她的举动弄得一头雾水,纷纷围过来询问原因。

孙玺儿擦了擦眼泪,一脸认真地说:“要用正五边形分糕,六边形切割会产生0.3克碎渣浪费。”她的声音虽然稚嫩,却充满了坚定。周冬冬的爷爷听了,惊讶地摸出抗战时的军用罗盘,感慨道:“五等分?当年炮兵测距才用这手艺!”在孙玺儿的坚持下,大家按照正五边形分糕,果然减少了浪费。老人们看着分好的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孙玺儿的聪明才智赞不绝口。一位老人拉着孙玺儿的手,慈祥地说:“孩子,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有你这样的孩子,是我们的福气。”

孩子们采来野菊,准备布置敬老院。孙玺儿按照九宫格的方式栽种菊花,让黄色菊恰好落在黎曼猜想非平凡零点对应的位置。王阿婆看到后,一边烧纸一边念叨:“花神娘娘坐阵哩。”她的话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也为这个场景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微风拂过,菊花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着王阿婆的话语,整个敬老院都弥漫着温馨而神秘的氛围,让老人们的心中也充满了希望和慰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