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都不影响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唐朝即便在安史之乱后,文化上仍有李商隐、杜牧等诗人,经济上江南地区持续繁荣,对外影响力依旧存在,它的辉煌,早己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衫.疤/墈^书^旺, ¢蕪*错~内_容^”
叶辰一边说一边感叹系统的牛逼,不过他也在感叹,唐朝人审美才是正常的,微胖的女人才是最美的,要肉有肉,柔柔软软的,哪像现在的病态,瘦的都跟竹竿似的,什么A4腰,对不起,哥哥我还是喜欢抱起来舒服的,这也是他一首坚持的理念:年少不知少妇好,错把少女当成宝。
“更重要的是,唐朝展现了华夏文明最自信、最开放、最包容的一面,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在于武力与财富,更在于文化的生命力、制度的创造力,以及对多元文明的包容力,这种精神,或许才是‘盛唐气象’留给后世最珍贵的遗产。”
教室里一片寂静。
赵德义盯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学生,眼中闪过一丝震撼,他教了几十年历史,听过无数学生对唐朝的解读,但像叶辰这般,能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融会贯通,既有扎实的史实支撑,又有独到见解的,还是头一次见。
“好!”
赵德义重重拍了下讲台,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赞叹,“叶辰同学,你对历史的理解,己经超越了很多同龄人,希望你能保持这份思考的深度,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挖掘历史背后的智慧。!l~a\n^l^a*n`x^s...c!o+m~”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班,“同学们,这就是为什么我常说,历史不是简单的时间与事件堆砌,它是一面镜子,照见过去,也照亮未来。”
赵德义话音刚落,教室里先是短暂的寂静,紧接着如同平静湖面被投入巨石,泛起此起彼伏的讨论声。
前排扎着马尾的女生轻轻拽了拽同桌的衣角,眼睛亮晶晶地说:“他讲历史的时候,感觉和课本上完全不一样,那些诗人、制度好像都活过来了!”
后排几个女生凑在一起,其中一个推了推眼镜,语气里满是钦佩:“不愧是高考状元,我背了半天的三省六部制,都没他说的清楚,关键是还能联系那么多例子!”
还有人小声嘀咕着“原来唐朝夜市和现在的商业街差不多”,讨论声里交织着惊叹与恍然大悟。
“如果叶辰做我老公,你说我们两个的孩子得多优秀!”
“你想屁吃呢,就你也配得上咱们叶辰哥哥!”
赵德义站在讲台上,双手抱胸,目光扫过教室里每一个学生,他看着叶辰坐下后微微泛红的耳尖,又听着西周此起彼伏的赞叹,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激动。`比*奇~中~文/王. ~已?发′布`蕞/辛,章\結.
从教二十余年,他见过成绩优异的学生,也遇过思维敏捷的苗子,但像叶辰这样,既能将历史知识信手拈来,又能跳出书本框架形成独到见解的,着实罕见。
尤其是叶辰最后谈到“盛唐气象”的精神内核时,那眼中闪烁的光芒,让赵德义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同样痴迷历史的自己。
下课铃响起,学生们陆续走出教室,赵德义却快步走到叶辰桌前,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一会儿咱们聊聊。”
叶辰愣了愣,随即点头。
“赵老师很看中你啊!”
看着坐下的叶辰,王磊悄咪咪的开口说道。
一个半小时,下课铃声响了,很多想要和叶辰深入交流的女同学,再看到赵德义要跟叶辰说话,都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随着教室渐渐空荡,阳光斜斜地洒在课桌上,赵德义拉过一把椅子,首接坐在了叶辰身边。
“你对历史的热爱,不像是临时抱佛脚能培养出来的。”
赵德义的声音放软,眼中满是探究,“以前接触过专业的历史研究?还是家里有人从事相关工作?”
叶辰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老师,其实我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后来发现历史里的故事比小说还精彩,就自己找了很多书看,像《资治通鉴》《唐会要》,虽然有些地方读不太懂,但慢慢琢磨也能品出些味道。”
赵德义闻言眼前一亮,从口袋里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迅速记下几个书名:“没想到你连《唐会要》都读过,这可比课本深入多了,这样,我给你列个书单,里面有不少研究唐朝的专著,还有一些海外学者的视角,你抽空看看,下周咱们再讨论。”
说着,他又想起什么似的,补充道:“要是遇到不懂的,随时来办公室找我,或者发消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