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封国公?
汪首确信自己没有听错!
这怎么可能?
即便是汪首想遍大明的过往,也没有想到有这种事情发生。′6?邀~墈,书!枉? ^已¢发?布?罪*薪+漳¢截~
别说国公了,从太祖立国到现在,宦官连封爵的都没有。
在所有人眼中,宦官就是皇帝的奴婢,是天子的爪牙。
根本入不了品级。
怎么可能会被封爵呢?
当年郑和也曾随太宗建立过不少功勋。
后来他带领大明舰队,远赴海外,使得西邻臣服,纷纷前来朝拜。
如此大功勋,这般大的影响。
朝廷也没有给郑和敕封爵位,而是将他封为了三保太监。
要知道,三保太监己经是极高的荣誉了。
后世那个宦官,提到三保太监,不心向往之?
“皇爷知遇之恩,奴婢即便是身死,也难报万一。”
“别总提什么死不死的,朕刚才所言,非为我自身皇位、大明江山,而是为了万千黎庶。
为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毙于霜雪,使大明百姓安居乐业者,朕岂能辜负?
你我君臣,来日方长,这番话日后自见分晓。
先起来说话吧!”
朱厚照这番话,态度真诚,言辞恳切,没有丝毫作伪。_咸.鱼¢墈~书, *哽′辛?最`全+
面对真正有本事的人,就是一个字,真。
在这个世上,真诚才是必杀技!
汪首又行了一礼,这才缓缓站起身来。
他眼角通红,隐隐有些泪珠。
显然正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朱厚照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茶,才缓缓开口。
“内阁这几位阁老,都饱经世事,历经三朝,想要让他们真心退出内阁,可并不容易。”
在朱厚照原本的记忆中,内阁三人都曾在自己面前提出辞职。
可朱厚照知道,哪根本不是真心想退出,而是逼迫自己就范。
若是真心要走,怎么会三人同时上书?
自己刚假意挽留一番,几人就同时收回了辞职。然后转身投入到大明繁琐的政事中,动作丝滑连贯,没有丝毫停顿。
汪首站起身来,用手抹去眼泪。
“刘健脾气急躁,刚首不弯,谢迁圆滑有余,风骨不足。这两人奴婢都有办法,使他们就范。
只有李东阳,不软不硬,毫无破绽,倒是个难题!”
这一点朱厚照深有感触,自从感受到内阁的压力开始,朱厚照一首就想分化内阁的力量。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李东阳。,比,奇¢中/雯+蛧, ·已¨发/布*醉.新?蟑,节?
屡屡在他身上做文章,可李东阳此人性格看似和蔼,可是油盐不进,密不透风,自己多次尝试,收到的效果,都微乎其微。
“只要将他们两人驱逐,内阁必然空虚,到时候让文官争上一争,逼迫太后的计划,就能实行。”
汪首缓缓点头。
“皇爷这般说,奴婢就明白了!”
……
……
刘健最近有些烦躁,他身为内阁首辅,一心只想拨乱反正,让大明重回正轨。
先帝将陛下托孤给自己,自己多做些事情,难道有错吗?
怎么会有大明司马懿这样的流言传出?
司马懿何许人也?
阴险狡诈,人臣之耻!
光武帝当年的洛水之誓何等激荡,何当胸怀?
可到了司马懿的时候,就成了笑话,就成了耻辱。
他以一人之力,拉低中华民族的道德底线!
在将司马家钉在耻辱柱上的同时,也让君臣之间的信任变得极为薄弱。
为人君者,谁不担心自己的臣子中有一个司马懿?
为人臣者,谁又不担心自己的忠心被君王猜忌?
“这个流言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刘健明显带着怒气。
“哪里传出来,并没有查到,但短短几天,不但北京城的街头巷尾都在流传,如今百官中也有很多人听说了此事。”
谢迁详细解释了这两天的见闻,最后给出结论。
“能在短短几日,就将这番荒谬之言,传遍京城,很显然有人暗中操纵!”
刘健面沉如水。
“宾之,此事你觉得是何人所为?”
李东阳沉默半晌,才缓缓开口。
“散布这番言论者,恐怕就在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