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万木春[1970] > 第233章完结

第233章完结

地里的活,家里的活,还得去镇上背小卖部要卖的东西。`小_税′C¢M?S` ~最¢鑫/璋¢踕~更/芯/快*

辛苦是很辛苦,但她一看到她的两个闺女挎着书包去学校,心里就欢喜。

她和姐姐们没能看到的世界,两个女儿也许有机会看到。

1994年,这一年桂萍家种的是掖单13号,亩产660斤,大女儿这一年考上了平城师范大学,二女儿考上了平城高中,这一年是桂萍最开心的一年,也是最难的一年。

因为两个孩子的学费,大女儿的师范大学要两百块钱的学费,还要住宿费和生活费,二女儿的平城高中也要学费,150块钱,也要住宿费和生活费。

原本大女儿高中,二女儿初中,桂萍还能扶得走,现在就难了。

大女儿就不想读了,桂萍哪里肯,那可是大学,她出个门遇到十个人,有九个人都要问她是怎么把这两个女儿教出来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

桂萍把家里粮食都卖光了都不够,还好这个时候大队上知道了,给她们凑了一些,这才解决了学费的问题。

三十八岁的桂萍背了几个玉米棒子回来,她往回走的时候,二女儿在山那头喊她。`精·武*暁/税?蛧^ ·勉′沸?越,毒+

“妈!我回来了!我得奖了!”

桂萍翻看着二女儿的奖状,二女儿说着城里高中有多好。

桂萍想起了另一个事情,听说大学学费涨到两千了,那可是两千块钱。

二女儿现在在读高中,后面怎么办?大女儿也才给一年的学费,后面的学费是不是也得两千多?

桂萍愁得嘴巴里都是水泡。

这一年,村子里很多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村子里更多的是老人和孩子。

桂萍守着小卖部,算着钱,怎么都凑不够。

她晚上想了很久,最后决定也去城里打工,她没跟两个女儿说,怕她们不想读书了。

桂萍心里希望女儿们觉得读书是好事。

她没去过城里,也不知道城里什么样子,有些害怕,一开始就跟着村子里头其他年轻人,她们一起去鞋厂。

鞋厂一个月也就三百块钱,桂萍做了一个月就辞职了。

因为她发现这边的工厂特别多,晚上下工的时候,大家都很饿,可是没有地方买吃的。-6,腰?墈_书?枉\ ^冕_废-跃?黩!

她弄了一个小推车,在工厂外面卖土豆饼,早上和晚上就卖土豆饼。

比在鞋厂里挣得多。

一个月下来,能挣六百多块钱,这是一大笔钱了。

来年女儿们的学费有着落了!

2004年春天。

“不知道老家今年种的是什么玉米种了。”阳台上,桂萍忍不住嘀咕。

“每年一到春天,你就开始想这个问题了。”里屋里,大女儿正在改作业。

桂萍在阳台的几个烂水桶里种下了小葱,大蒜,又望向了远方。

“种地种惯了,每年春天都会想这些问题。”

48岁这一年,大女儿在平城中学里做语文老师,她脾气好,又负责,班上学生都很喜欢她。

桂萍便在中学外面开了一家面馆,从早忙到晚,生意很好。

二女儿成了一名法医,每天和尸体打交道,偶尔有大案子,连饭都没空吃,桂萍每次去给女儿送饭,都觉得吓人。

其他人知道她二女儿是法医,也忍不住问她:“她不害怕吗?”

“她从小就不怕这些。”

老二是真一点都不怕,她说道:“有什么害怕的,真有鬼的话,她们个个都要感谢我才对,我在帮她们。”

桂萍攒了钱,她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

房子有一百多平,要整整十万块钱,桂萍咬了咬牙,做了人生中最冒险的决定,她贷了三万块钱买下了房子。

从雨兰镇的山里,到雨兰镇镇上,再到平城。

她没有家,她的大姐没有家,二姐也没有家,她的两个女儿也没有家。

桂萍和两个女儿住进去那一天,只觉得自己的脚好像第一次踩到了地上。

她有家了,这四四方方的房子,把她和她的孩子护在里面。

四十八岁这一年,桂萍有了家,她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立足之地。

搬进新家那天,大女儿看到母亲一整天都在笑,给新家贴了对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