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训练和纪律慢慢下降。
第一种是新增加的“蛮族”部落士兵。大量的“蛮族”部落已经被允许在帝国内部居住,导致了一种倒退的趋势,图拉真组建了“蛮族”部落辅助部队。辅助部队中的部落单位,由他们自己的头领指挥,并保持他们自己的武器和作战方法,作为一个完整的建制单位编人军队之中。这种单位被称为“同盟军”。由于从整体来看,“蛮族”士兵逐渐趋向罗马化,因此,这些同盟军士兵对罗马军队的战术影响很少,但却增大了反抗和叛乱的机会。
第二种是临时征召的新兵。当老兵不能满足要求时,在帝国的一些地区出现了征募新兵的形式。大农场被要求按雇工的比例或者轮换摊派来为军队提供新兵。这种新兵的服役期比正常军团士兵的服役期要短得多。尽管这种做法不很经常,但它却使军队的职业化水平大大降低。这也是后来中世纪封建时代采取的一种征兵形式。
罗马帝国晚期的战术
在尤利乌斯·恺撒到尤里安的这段时间里,没有反映个人军事生涯的著作出现。还没有哪一位权威的历史学家,能描述出这一时期战斗的详细情况。因此,从公元前50—350年长达四个世纪的时期,作战中战术的详细情况十分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