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在此屈膝投降--被它所企图奴役的自由人民所 击败。
希特勒读着,戈林也读着。他们站在6月的阳光下,在一片沉静中读完了它。周围的人都在 注意希特勒面部的表情。他的脸上燃烧的是蔑视、愤怒、仇恨、报复和胜利。
然后,希特勒及其随行人员走进停战谈判的车厢,他坐在1918年福煦坐过的那把椅子上。五 分钟以后,法国代表团来了。这个代表团以色当的第二军团司令查理?亨茨格将军为首,成 员有一个海军将领、 一个空军将领和一个文职
官员利昂?诺尔。利昂?诺尔曾任驻波 兰大使 ,他现在正亲身经历着德军造成的第二次崩溃。他们看起来都精神颓丧,但还保持着一种悲 惨的尊严。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会把他们带到法国人引为骄傲的这个圣地来受这种屈辱。他们
的这种震惊,无疑正是希特勒所期望的。
在凯特尔将军对法国人宣读了停战条款的序文以后,希特勒和他的随行人员马上离开了车厢 。谈判工作交由最高统帅部长官继续进行,但对于他亲手所拟订的条件没有留出丝毫的回 旋余地。
凯特尔把这些条款读完以后,亨茨格马上对德国人说,条件太"冷酷无情"了,比1918年法 国 在这里向德国提出的条件坏得多。而且,"如果阿尔卑斯山那一边的、一个没有打败法国的 国家,也提出类似的要求,法国决不投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