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形势的压力下,蒋介石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很快从徐州致电中央,要求南京国民党中央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制止对中央决策的攻击。!w.6¨1+p`.¢c.o′m¨当时,在南京中央党部主持日常工作的是戴季陶,他接到蒋介石的电报以后,也觉得再不出面不行了。于是,由他出面召集在南京的国民党上海、南京、江苏、浙江、安徽各省市党务指导委员训话,要求他们立即停止"抗议中央决议","绝对服从中央"。国民党中央也召开常务会议,通过《申明党纪令》,对各地党部指责国民党中央的行为,"明令申诫,嗣后若再有此种违反纪律之言行,一经查悉,即予移付监察委员会从严惩戒,以维党纪。"随后,会议宣布撤销响应闹事的浙江、河北、山西、江西、绥远、北平等地的党务指导员,另行选派可靠的人员。果然,蒋介石的这一招还真灵,国民党中央的这种强硬态度还真的镇住了一大批闹事者,他们很快平静下来,变得温和起来,虽然心里不服气,但在言行上比从前注意了许多。但还有一个人没有被镇住,他毕竟老道,这个人就是丁惟汾。?咸`鱼?墈`书. ·毋,错*内/容¢
第七部分 13.陈果夫、陈立夫尽全力替蒋介石出…
的确,丁惟汾可不是善者,更不是弱者,他没有被蒋介石吓倒,他要做最后的抗击。1928年12月22日,在丁惟汾的指挥下,北平市的党务指导委员会策动北平市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五个团体,通电全国,反对国民党中央党部撤销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会的决定。在北平的影响下,其他各省市也继续反抗。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决定先拿丁惟汾的三民主义大同盟开刀。对于蒋介石的这一决定,陈果夫极力拥护。本来,蒋、陈是一个鼻孔出气的,蒋介石把党务之事交给陈果夫办理,双方心里都挺满意,不料中途杀出个丁惟汾,挡住了陈果夫的官路,陈果夫眼看着蒋介石那么重用丁惟汾,心里相当不好受,但陈果夫也不好同蒋介石明说,这样,陈果夫心里始终憋着一股火。现在机会送到了门前,陈果夫岂能放过。正是在这样一种复仇心理的作用下,陈果夫对丁惟汾当然不客气,不留任何余地。一方面,他搬倒丁惟汾也是为蒋介石出气,蒋介石自然要感激他。/x?i`n_k′a!n-s′h!u?w,u..*c^o,m_另一方面,他陈果夫可以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用陈家党取代他丁家党。
本来北平、天津一带党务是丁惟汾的势力。但国民党二次北伐后,阎锡山、白崇禧分得了北平、天津地盘。阎、白手握平、津军权,早就对把持平、津党务的丁惟汾看不顺眼。但当时蒋、丁尚在"蜜月",丁据有国民党中常委的地位,阎、白也就对他无可奈何。这次丁惟汾和蒋介石闹翻了脸,阎、白便利用维护国民党权威的名义,对丁惟汾在平、津的支持者开刀,以武力镇压了北平市工会和北平学生联合会,又强行解散了天津市党务指导委员会。
丁惟汾遭阎、白一阵痛击之后,陈果夫指挥自己的人马,趁机打入北平、天津党部,对大同盟成员大打出手。随后又逐一收拾丁惟汾在别地的势力。在强大的压力下,丁惟汾进退无路,被迫向蒋介石、陈果夫屈服。丁惟汾的三民主义大同盟也就此瓦解了,他的青年党徒或投靠陈,或投靠汪,或投靠阎,各自寻门路去了。从此,国民党内的丁惟汾派不再存在。陈果夫、陈立夫也乘机用自己的人马填补丁惟汾派的空缺,基本上控制了丁惟汾在各地的党部。
在1929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果夫、陈立夫可以说是最风光的时候,他们经过一场恶战,似乎刚刚开始品尝胜利的果实,体验到胜利者的滋味。这样,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要把握好三大,一举把"丁家党"扳倒。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陈果夫、陈立夫很快把各地的亲信圈定,指派为大会代表。在这次大会上,陈果夫、陈立夫都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陈果夫出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二陈完全把持了国民党党权。"蒋家天下丁家党"变成了"蒋家天下陈家党"。丁惟汾会后曾无限感叹"我现在晓得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意义与滋味!"
第七部分 14.陈果夫帮助蒋介石铲除羁绊(1)
1928年是个多事之秋。蒋、冯、阎、桂四个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