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西哈努克辞职,雅加达的鸡尾酒会还是如期举行。-精*武^晓\说/徃- +嶵′辛+蟑_踕~哽¨歆′快,
出席这次非正式会谈的抵抗力量的三派代表是:宋双、乔森潘以及代表西哈努克的拉那烈,越南和金边方面是阮基石和洪森。
1988年7月25日,关于解决柬埔寨问题的非正式会谈“鸡尾酒会”终于在印尼风景优美的茂物市开幕了。这是十年来冲突各方首次聚集在一起讨论柬埔寨的前途。不论这次会谈能否取得成功,它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毕竟是走向政治解决的尝试。
西哈努克家族--34 雅加达鸡尾酒会
34 雅加达鸡尾酒会
越南控制了会议的主导权
西哈努克以私人身份来到雅加达
阮基石、洪森活跃在会场上
乔森潘缄默不语
柬四方朝拜亲王
亲王又有五点建议
阮基石面对新加坡外长的奚落,说:“谢谢你!”
1988年7月25日,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城”茂物没有显得比以往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但是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城市要举行一个关系到柬埔寨前途的、然而又是一个未必能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的会议,即所谓的雅加达(因茂物离雅加达很近)鸡尾酒会。?d+i!n¢g·d*i′a?n^t¢x′t\.′c!o!m-
为了这一会议的召开,有关各方,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几经周折,不懈努力,终于促成了此次会议的举行。
早在1985年6月下旬,西哈努克便试图寻求政治解决的途径,他在访问澳大利亚时曾建议举行“非正式的”和“无先决条件的国际会议”,来实现政治解决的开端。他希望与会者包括民柬联合政府三方、金边政权、越南以及其他有关国家。但是,由于越南顽固坚持会议的前提是排除红色高棉而被搁置。
1985年9月1日,西哈努克又在布鲁塞尔提出,由法国出面邀请有关各方,举行一次或多次不带任何先决条件的非正式会晤。此次倡议,由于有关方面的反对而再次流产。
1985年11月8日,当时的印尼外长穆赫塔尔对西哈努克的“非正式会晤”的建议作了某些修改,提出举行一次鸡尾酒会,作为冲突各方接触的机会,进行一次非正式会晤。^白,马`书.院/ ¢耕~歆·醉*全?这种会晤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步由民柬联合政府同金边政权会晤;第二步邀请越方参加会晤。但这个建议未引起各方的兴趣。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它一直被搁置在一边。
到了1987年5月,穆赫塔尔重提“鸡尾酒会”的建议,而且在两个月后,他又亲访越南。在胡志明市,印尼外长同越方就“鸡尾酒会”问题达成了一项谅解。不久,在曼谷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对印尼外长提出的方案作了两点重要修改:一是越南应直接参加柬埔寨问题的会晤;二是“鸡尾酒会”的讨论应该以民柬联合政府1986年3月17日提出的“八点建议”为基础。这两点修正意见遭到越方的无理拒绝。越方试图拖延撤军时间,分化瓦解民柬联合政府。
到了1987年10月联大再次辩论柬埔寨问题时,鸡尾酒会的问题似乎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兴趣,敌对双方接触的愿望增强了。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突出地表现在中苏关系缓和步伐的加快。自1986年7月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发表讲话以后,中苏关系缓和的势头增强了。在此过程中,中国把苏联停止支持越南侵柬当作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前提之一,这迫使苏联对越南施加影响。另外,到1987年末,苏联已打算从阿富汗撤军,苏联的对外政策已在悄悄地调整,已经失去了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越勾结争夺世界霸权的势头。1988年4月,在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签署之后,寻求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就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所有这些都促成了越南的妥协倾向。
另一方面,西哈努克与洪森两次会谈的失败也促使各方寻求新的途径。西哈努克原以为可以通过同洪森会谈打破僵局,从而为所有有关各方的接触开辟道路,但他失败了。最后,他自己也放弃了这种尝试。他发现要想解决问题,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