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隋文帝私秘生活全记录 > 第29章完结

第29章完结

如此,静帝三次降旨,杨坚也推让三次。~1/7/k^a^n¢w·e?n~x,u¨e..~c·o′m/这是旧例。昔日,魏篡汉,晋篡魏等,都是这般演戏。篡位者毕竟心虚,惟恐遭后世唾骂,总是惺惺作态。

吉日选在二月十三日甲子。根据术士庚季才的推算,历史上最强大,朝运最久的周、汉两朝,其登基之日都在二月甲子(或甲午),所以这一天,宜应命受天。这一天,终于来了。

清晨,一轮朝日,喷薄而出,染红了东方天际,万道霞光,穿云破月,洒遍了山山水水。

京城的大街小巷,一片欢腾。早得到消息的百姓们一大早就起来了,洒扫庭院,张灯结彩,好事的孩子们有的燃起了鞭炮,激情的小伙子还吹起了唢呐。

佳时已到,杨坚身穿黄袍常服,在前呼后拥中威仪地迈出了相府。在通往皇宫的路上,老百姓翘首相望,欢腾雀跃,“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不绝于耳。

文武百官已提前进宫恭候,他们伫立在御道两侧。杨坚缓步向宝座走去。这时,龙凤鼓响,景阳钟鸣,御香飘渺,气氛庄严肃穆。-求~书_帮- *首,发!临光殿前的长长的御道上,仪仗旗帜,连续不断;大殿廊下,摆着各色乐器,一边是金钟,一边是王磬,还有笙、箫、琴、笛,等等。

杨坚头戴朝天冠,身披赫黄袍,腰横八宝镶珠带,足登无忧履。全副的銮驾:金抓、钺斧、朝天镫、指、掌、拳、横。前面有二十四个太监用银棍桃着金锁提炉引路。杨坚来到临光殿前,拜殿之后,走上龙台正中的宝座上落座。

太傅、杞国公宇文椿和大宗伯、金城公赵煚分别捧着册书和宝绂来到殿前,杨坚双手承接。交接完毕,文武百官跪倒叩头,山呼万岁。

殿外,金钟响,玉磬铿铿锵锵,悦耳动听。殿前,那排列有序的炉、鼎,都吐出袅袅香烟,缭绕宫廷。

文武百官文东武西,站立两厢。杨坚动情地望着百官,说:

“众位爱卿,朕今日登坐大宝,上赖黄天护祐,下蒙诸位襄助。相国司马、渤落公高颎位尚左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沁源县公虞庆则为内史兼吏部尚书,相国内部、咸安县男李德林为内史令,此三人分别负责尚书、门下和内史三省,为新朝宰相。?咸`鱼?墈`书. ·毋,错*内/容¢韦业康任礼部尚书,元晖任都官尚书,元岩任兵部尚书,杨雄任左卫大将军,统领禁军。”建国号为隋,建元开皇元年,立独孤氏为皇后、杨勇为太子。其余各王、大小官僚各有升赏,大赦天下。

与此同时,杨坚又于南郊设坛,遣使柴燎告天。杨坚登基仪式结束后,又率杨氏宗亲赴宗庙拜祭。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沐浴在春光中的老百姓们,喜气洋洋,奔走相告,他们期盼着新王朝催生新气象,带给万民五谷丰登、百业兴旺,期盼着生活安宁,永无战祸;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杨坚心里、眼里,和脸上无不充满着喜悦和亢奋,每一项活动都注入了极大的虔诚和真诚的向往。当他从王府从容地起步,到脚踏在皇宫的御砖上,当他跪拜在祖先的牌位前默念祈祷,与祖先们神交时,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荣耀和庆幸,几十年的忍辱负重,多少次的处心积虑,在这一刻全都升华成了那皇冠上的颗颗明珠。

登基大典是在热烈、隆重、祥和的气氛中进行的,但让杨坚稍感美中不足的是苏威的不辞而别。据说是回归故里、隐居田园了。杨坚起初很是不解,但他很快从那份署名的劝进表中找到了答案。老将军窦炽没有签名,他可是在平定尉迟迥的洛阳之役中立了大功的,杨坚恍然大悟。“气节”,不错,就是这东西在作祟。杨坚笑着对痛惜不已的颎说:“他会回来的!”大封功臣,人们纳罕的是李德林的排位。他理应排在虞庆则之上,无论是能力才能。李德林有苦难言。

那是在杨坚与众人商议如何发落北周宗室时,杨坚与李德林的意见几乎形同水火,使杨坚十分光火。建议首先是虞庆则提出的。他认为:“北周宗室当斩草除根。不除,便存在复辟的危险,一些旧臣也可能反复,远嫁突厥的千金公主也会力劝突厥南下进兵,以图复辟。只有把其宗室全部清除才可能断绝这一切危险。”

虞庆则的话重重敲在了杨坚的疼处。危险不是来自远方,岂容这种可能的后果的发生!杀人,这对于新王朝毕竟是一种不光彩的事,但如果和失去的利益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杨坚对虞庆则的话表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