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古代的预测大师们 > 第22章完结

第22章完结

(由此可以肯定此文不是黄宗羲老先生的手笔。′1-3\3,t·x_t..?c/o.m′因为“康节”是邵雍死后的谥号,这就像在某些电视剧里博尔济吉特氏自称“我孝庄”一样,属于穿帮镜头。)

邵雍看了字条,不禁惊叹,“物皆有数!”

根据这条重要线索,邵雍本着顺藤摸瓜的精神,首先排查了卖陶枕的商户。

据经营陶枕的商户反映:曾有一可疑老年男性顾客憩坐在所售陶瓦枕上阅读《周易》,具有重大嫌疑,而且该男子已很久未出现。该商户同时表示,他认识此老年男子,可以与邵雍一起上门走访。

可惜他们来晚了一步,等到他们上门之时,那位老人已经过世。

老人遗书一册,临终时对家人特别交待:“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有一个读书人来造访。可将此书送与他,他可以帮我办理身后事。”

于是,这本附有诀例的《周易》秘笈就落入邵雍之手。通过反复研习,邵雍领悟了易数卜算之法。^x~k¢a~n?s*h?u¨w¢u/.·c^o`m^

(秘笈是此类国产俗套故事的永久桥段,就像西方故事里的藏宝图一般经久不衰。懒人不爱动脑筋,但总会为自己的技不如人找理由。别人卦理精是因为有秘芨,写字好是因为毛笔好。其实邵雍又何尝有什么秘笈,只不过比常人多一些天分和努力,多一些专注和思考,多一些对人生的观察和领悟罢了。)

通过卜算,邵雍终于发现了这一切安排之后的惊天阴谋!

原来老人在世时藏了一些银子,准备办后事用。这一连串丝丝入扣的缜密安排,只是想让邵雍学成之后,通过卜算,告诉自己的儿子,“其实你爸爸生前预留了一笔丧葬费,就埋在睡床西北角地下。”

(就像某些拙劣的国产电视剧,情节完全逻辑不通。丧葬费直接交给儿子就行,又何必如此七弯八绕。难道是想委托邵雍做第三方监管?)

且不表这一家人挖出银子,安排了后事。单说那邵雍秘笈在手,从此成为一代易学宗师。观梅折枝、马踏牡丹、老人食鱼、少年喜色这些案例都只是小试牛刀。′0?0¨暁`税`网^ -已?发-布?蕞_鑫+蟑+劫\有一天闲来无事,邵雍开始推断起家里一把椅子的寿数。推定之后,就将其写在了椅底。

到了该把伟大的椅子寿终正寝那天,正好有位陌生道士来访。一屁股坐下,椅子土崩瓦解,开枝散叶。这位道士不禁一脸羞愧惶恐,连声道歉。

没想到邵雍不但不以为意,还有点得意,说“物之成毁都有定数,又何足介意呢!”

(如果人人都有如此心态,世上又少多少烦恼!)

邵雍又说道:“不过我知您老是神仙,请换把椅子坐下,为我开示赐教。”

(知道是神仙,还请人家坐破椅子,邵雍可够坑的)。

道士连忙矢口否认,邵雍笑而不语,只是反转椅面,但见椅底书写着:

“某年月日当为仙客坐破”

道士大愕,如见鬼魅,疾步夺门而出,倏忽之间就消失不见。

原来易数之妙,是鬼神难逃的。

其实这些故事都是有原型的。

故事的前半部分取材于晋朝易学家隗炤的故事。

隗炤在临终前曾把一个书简交付妻子,并再三叮嘱说:“我死之后会有大荒年,家里也将极其穷困,但即便如此,你千万不要把房子卖了。五年之后的春天,会有皇帝的钦差特使路过此处,就住在驿亭。那个人姓龚,他欠我一些钱,你拿着这个书简去找他要帐。切莫忘记我的话。”

隗炤死后,家里确实遭遇了极大的困乏,其妻几次想卖房,但想到隗炤的遗嘱就作罢了。后来果真有个龚使者如期来到。隗妻自然拿着书简前去要帐。

龚使者拿着书简翻来覆去地看,一头雾水,不知所以。他从来不认识这个叫隗炤的人,更不要说欠他钱了。

隗妻也觉得不妥,只是说:“我丈夫临死前手书此简,又反复叮嘱。我可不是碰瓷敲诈。”

一般这样无理取闹的访民,不被送公安也送精神病院了。可龚使者却陷入了沉思。都说封建官吏如狼似虎、敲骨吸髓,可我们看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