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 > 第18章完结

第18章完结

蒙君子、致殷勤、再三问话,虽则是、男女别、不敢不答。.8^4\k/a·n¨s·h`u\.`c/o*m_

——(过门小生夹白)大姐家住哪里?——

家住在、罗郡城、魁星楼下;

——令尊何名?——

儿的父、名姜绍、贸易天涯。

——大姐不在闺中,来到荒郊则甚?——

在家中、受不过、继母拷打,

因此上、到荒郊、来捡芦花。

周汝昌深情地回忆说,这段原版,不繁不赘,神完气足,实为名曲。加上和自己联袂演出扮姜秋莲的女同学卢鹤松有一副好嗓子,嗓音宽厚亮丽,而且是越唱越亮,真让人魂消魄散。

周汝昌在燕京大学演戏以及他对戏曲的爱好,他的燕大同学石建国① 老先生于2004年9月30日和10月2日给笔者写来两封信,提供了一些情况。今将两封信的有关内容转录于下:

我和周汝昌先生“三个三同”:①同乡,天津人;②同学,燕京大学同学;③同事,在天津海关(当时不知,因部门不同)。业余爱好也是“三个三同”:①京剧。他和名票张伯驹在一起,他说他会唱《 二进宫 》的生、旦、净的三人联唱,但净他则唱不了,不是不会,而是气力不足。·晓`说-C¨M+S? ,免~废/越`独?伴奏方面,弦乐(京胡、二胡、琵琶)、笛、箫他都行,但管子不行,也是因气力不足。我是仅在台上演个丑角而已,伴奏的方面一点也不会。②曲艺方面,同爱好。他懂得伴奏三弦,指法甚精,台上有失误时,他能指出,我仅仅是爱哼唱,爱研究曲的词句。③我们都爱听白云鹏的京韵大鼓(今应当叫“大鼓书词”),我对此也是不通伴奏。好的大的方面我们虽然相同,但细微之处则相差太多。人家错了,他能指出,我常说这是“曲有误,周郎顾”。

周汝昌在南开中学读书的时候,和作家黄裳住同屋,同时同屋的还有黄宗江(他的表弟李金柜告诉我的),目前李金柜早已物故。黄裳于2001年12月21日在《 今晚报 》上登了一篇《 在天津听戏 》,里边说他看了周瑞安的《 金钱豹 》之后,回校后在宿舍里把被褥叠起来,模仿剧中孙悟空的枪背接叉,“曾为同寝室的周汝昌所笑”。

周汝昌在燕京和我同学时,曾在校内的国剧社彩唱过《 春秋配 》,扮演李春发(男主角),女主角姜秋莲由女同学卢鹤松扮演。还在校内演过《 虹霓关 》扮王伯党,卢鹤松与其妹卢鹤柏扮东方氏和丫鬟——丫鬟也是一个硬配角。两剧都有剧照,存至今日。与同学卢氏姊妹近年还都有一定的联系。

周汝昌对传统戏曲的爱好,后来在他的学术研究中融化为他所标举的“中华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x\d·w¨x.t^x,t¨.`c?o-m,如他在一篇名为《 反二簧与狱神爷 》的文章中对谭叫天的《 碰碑 》和梅兰芳的《 宇宙锋 》、《 黛玉葬花 》、《 女起解 》都津津乐道,其中有这样一段:“梅先生的唱,配上徐兰沅、王少卿那种大方家数而又考究异常的托腔与过门,真是无法形容的美,令人心折而魂醉,令人唾壶击碎,就叫做‘此曲只应天上有’吧。如今已成广陵散了。……三大段反二簧,我尤喜苏三那一段。那是独角戏,满台空空荡荡,在丝竹琴音与铜撞星儿的异样美妙的声音里,她一人徘徊思念,柔肠万缕——就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子,‘充满’了台,唱出了诗的境界,绘出了诗的画卷。这是心声,这是美,这是悲剧,这也是中华文化的特殊创造。这是‘戏’吗?我看更是中华的诗!”

1994年笔者代《 太原日报 》文化版的编辑安裴智向周先生为该报副刊约稿,周先生首先写了一篇《 太原随笔 》。这篇文章又一次提起了京戏《 女起解 》,说:“这出戏我很入迷,不但大段反二簧十分过瘾,整出戏也是一首诗,那么浓郁的诗境…&hell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