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 > 第132章完结

第132章完结

德国在扩建海军方面也采取了同样欺骗的手段。_优\品~晓·说+蛧? `首,发¢英国作为岛上帝国难以轻易放弃某种海上优势,因而它要求就修建海军一事和德国达成协议原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自从1897年来就担任要职的海军大臣,竭力鼓吹扩建海军。这位名为冯·梯尔皮兹的海军上将是个著名专家,水平很高,代表了德国性格的特殊变种,却是个说谎者。梯尔皮兹是冠冕堂皇玩弄花招的第一个德国军官,这种恶习到戈林时竟成为军人的美德。随着梯尔皮兹不断地玩弄手腕,“老成的水手”,布吕歇尔式的“先遣将军”,普通的德国军官——身穿补丁衣服的德国米歇尔,这种种朴素的形象消失了。梯尔皮兹欺骗了英国和德皇,还欺骗了布洛夫亲王。他提交了一份隐瞒了真正目的的计划。他的目的之一是不受阻碍地通过连他自己也认为是危险的区域,在那里修建大批军舰,消除英国的威胁。

皇帝曾在1908年写道,“1900年以后我们将能不受约束地和英国就海军建设问题达成协议”。?k*s·y/x\s^w′.*c!o*m_德国大使伏尔夫·梅特涅公爵,这位高贵的新德国最敏锐的人之一,认为英国海军具有优势,和梯尔皮兹斗争达九年之久,但最终他屈服了。很多年以后,当他已经退休眼见威廉崩溃,在朋友面前还是不愿说皇帝的坏话,尽管皇帝后期对他很不好。在德国贵族中也不乏令人尊敬的例外。

当时建设德国海军的理由是谋求海外殖民地,这一点从未受到德国人民的欢迎。德国人擅长的是沿着军事防线行动,在非洲也是如此,和英国人不同之处是他们的军官总是先于商人到达殖民地。德国拥有殖民地30年历史的后果是,除一个例外外,花费不少而没有带来利润。本书作者在非洲所到之处,均不能证实后来人们所说的德国人对付黑人特别残酷的行径。德国人之不受欢迎,因为他们对待有色人种和对待自己手下的白人一样的粗暴和冷酷。普鲁士人从来不是天生的殖民者,少数适应性强的奥地利人比他们干得好多了。

巨大的邮船航线,大规模的德国移民,到达的不是德国殖民地而是外国。威廉二世的德国逐渐富裕起来不是因为有了殖民地,而是轻视殖民地。¢咸`鱼/看¨书-罔? ·首+发_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相对繁荣和通过对瑞士和比利时的对比,驳斥了缺乏原料无法生存的说法。比利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并不比没有殖民地、原料和船只的瑞士更富有或更幸福。各大陆之间迅速的信息交流,现代世界商业和化工产品的发现,这一切使所有的国家可以摆脱对占有殖民地的依赖。今日的德国难道不是很好的证明吗?据说,德国在战争中攫取地盘是为了分享世界的财富,现在德国并没有分享多少财富,却能武装起来,而且在几个月内征服了半个欧洲大陆。仅这一事实就说明,必须要有直接的殖民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整个殖民地时代确实已经是明日黄花了。

在激动人心的海军军备竞赛问题的谈判过程中,有关国家的文件是用“外祖母”和“亲爱的威廉”称呼开端的。皇帝内心深感沮丧,因为他不承认在这件事上他有感情用事之处。他好比一位多年来尽找自己妻子的岔子,事事神经过敏几乎将妻子逼疯了的丈夫,当他的妻子突然提出离婚要求,他竟感到吃惊,认为自己是无辜的一方。在这些文件上,威廉的旁注是:“撒谎”……“狗在撒谎!”“英国!”“叔叔!”“可爱的绅士”,“令人难以相信的厚颜无耻!”“虚伪!”“废话!”“胡言乱语!”“好啊!这帮英国恶棍!”威廉态度之直率由此可见。

结果是造成英法联盟。爱德华再也不担心像以前张伯伦那样在世界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他用了很多时间,在巴黎争取法国倾向于当时很不受欢迎的英国和他本人。这件事几乎成为一件笑料。尽管在几年以前,法国还因为英国沿着尼罗河占取殖民地而感到受骗上当,可是爱德华还是获得了成功。法国面对气势汹汹的德皇,感到1905年在丹吉尔丢了脸,因而接受命运的暗示,握住英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