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 > 第126章完结

第126章完结

德国还利用文化作为它形而上学的镇静剂。!1+3¨y?u?e*d*u_.`c+o¢m!普鲁士国防部长在帝国议会中甚至还乞灵于这种文化。这个人就是法尔肯海恩将军,他在世界大战前说过下述一句话:“如果文化发展到我们的军人再也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战争时,那就让魔鬼消灭你们所有的文化吧!”但在其他方面文化却被常常用来作为一种展品,置于突出的地位。早在1900年,纳粹的前驱大日耳曼联盟就以文化相同为借口,在其纲领中公开要求“将荷兰、比利时、瑞士德语地区和奥地利并入德意志帝国中来。”

还有一位历史学家和一位将军支持这两位优生学理论家。早在半个世纪以前,海因利希·冯·克莱斯特就把战争鼓吹为一种哲学,现在他继续通过他的追随者施加他的影响。他写道:“只有在人们感到厌倦和软弱的时候,才要求维护和平。”骑兵将军卡尔·冯·贝恩哈尔迪正是为了防止出现这一局面,才锻炼骑马疾驰和用语尖刻。1910年以来,他的书对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当这位普鲁士将军鼓吹战争的理论和实践时,甚至全世界都在倾听他。!t.i.a-n¢x+i*b`o¢o/k~.^c¢o′m.以他的身份而言,他的讲话可以被认为代表官方的立场;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出版者曾经一度是歌德的出版者,他赞誉这位将军具有文学的预感。除了文风较为流畅外,贝恩哈尔迪1917年撰写的《德国的未来》一书可以说整页整页地论述和希特勒后来写的内容非常类似。所不同的是,在当时没有人敢于公开嘲笑正义和文明。相反的,人们对正义和文明予以肯定并且利用它们作为掩护。

这位骑兵将军在这本书中说:“美国塔夫特总统实际上是建议在大国之间缔结仲裁的条约。我们必须挫败和不信任这种努力。我们必须肯定战争在道义上是合情合理的,这一点甚至对公众舆论也要阐明。战争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其伟大意义必须做到家喻户晓,以使其与本身的价值相符合。简而言之,一个高贵的民族为了理想或为了自己生存而战,不能被视之为野蛮的,而是文化最高尚的表现。为此而战是人类崇高的行动。为了人类的理想,不能顾忌个人的粗暴,更不能意志薄弱。/纨. ~ ¨鰰-颤! ′最¨芯*蟑\截_埂/辛·哙·就斗争的形式而言,以骑士的气概,使用真枪实弹进行一场战争,要比那种在表面和平的掩盖下,企图利用金钱的力量或阴谋诡计挫败敌人,具有更为崇高的道德。只要存在着战争的可能性,一个民族的精力才能保持旺盛。”

缔结全面的仲裁条约肯定对正在兴起的国家,例如对德国是特别有害的,由于这些国家还没有达到其政治和民族顶点,为了充分地完成肩负的文化使命,需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只有这样一个强国,能充分发挥人类最宝贵的才智。

当其他人也以德国人注定要独霸世界的名义,祈求康德和歌德的幽灵之后,这位骑兵将军骑在高大的军马上表达了要给德国人以世界统治权的真正理由。德国人口每年增长100万人,法国人口根本没有增加,因而德国人有权利“和法国彻底清算”。4500万不列颠人却统治着1500万异族白种人。世界上不列颠人要比德国人少,但是不列颠人以他们的残暴征服了1/5的世界。俄国人和波兰人的文化完全归功于德国人,因而应该置于德国的统治之下。为了避免种族混杂,德国人必须移居到波兰去。纯粹从法律形式上占有刚果的比利时,在文化上对刚果没有什么建树,因而“可以认为比利时在道义上早已失去占有刚果的权利。从崇高的人类法则来看,确实可以提出这一问题,比利时是否占有刚果太长了些”。由于人口过剩,德国从道义上讲,有权利要求将那些仍然受外国剥削的国家归为己有。

这不过是一个骑士气概国家的某些理想目的而已。从这位骑兵将军讲话的傲慢口气中,就可见一斑。他说,德国应该自愿地和英国结盟,条件是“英国对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任何扩张都应事前就予以赞成,与此同时,英国还要脱离协约国”。至于不履约的问题,这位骑在马上困难重重的将军早在30年前就企图越过这一障碍,他操着惯常的文雅口吻说,“如果能通过其他的手段使一个国家生存得更好,更有把握,那么没有一个国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