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 > 第114章完结

第114章完结

人们往往以越来越大的兴趣注视伟大人物的晚年。~鸿¢特?暁¢税?旺\ *追¢醉~辛,璋/洁!因为这时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智慧和才干也达到顶点。耶稣虽则死得较早,但他在临死前也成熟了。拿破仑只是居在圣赫勒拿岛上时生命才达到了巅峰;歌德在晚年和浮士德一样有了真知灼见;而贝多芬则以他的第九交响乐达到了他的音乐创作高峰;伦勃朗和提香最后的作品成为人类神圣的财富。但是俾斯麦和克伦威尔、路德、梅特涅一样,随着年事日迈,每况愈下,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外交方面,他在担任首相的20年内,不愧是一名能手。1878年解决巴尔干问题的柏林会议后,德国自维也纳会议以来,第一次处于欧洲的关键地位。这在柏林和普鲁士历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与法国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而且自从俾斯麦在同一时间内和俄国、奥地利缔结全面条约以后,这些国家可能结成联盟,对付新德意志帝国这个一直到晚年还缠绕着他的噩梦终于消失了。

俾斯麦在19世纪20年代完成德国统一大业后的基本思想,主要出于对德国的地理位置的考虑。`r¨c!y·x`s\.?c/o?m?他认为,德国地处东西方交界,和邻国有漫长的边界,处于腹背受敌的地位,能攻难守。唯有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才能避免在两条战线上作战的危险。只有具备了当时北美处境的国家,才能以海军取代陆军。对俾斯麦来说,在海外占据地盘和拥有一支巨大的海军在当时看来是危险的。德国人在指导管理方面并无才能,英国也决不可能作出让步,听任一个军事大国在海军力量方面与英国并驾齐驱。和俄国以及奥地利结盟,与法国交好,不参与或少参与大陆以外的争夺,在俾斯麦看来这是对帝国安全最好的保证。出于这一原因,他最初不支持任何谋求殖民地的意图,后来他的支持也是有限的。卡尔·彼德斯、吕德利兹和维尔曼是当时开拓殖民地的先驱人物。直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他才不再抵制而采取稳重的殖民政策。

因而可以说,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在最初的20年内,并不具有帝国主义特性,甚至可以说,具有反帝国主义的性质。

但是在国内事务上,俾斯麦却缺少对人民和时机的了解。他很后悔允诺人民有普遍选举权,认为这是他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错误。?m·a!l,i′x\s~w!.?c?o~m?他希望通过制定三项帝国法律先发制人,对付社会主义者的宣传。他推行医疗、劳动保险和老年退休保险体制,强制工人参加这些保险,以保护工人不受雇主之害。这是最早进行的改革,以后经过不断修正,实际上各国都接受了这种方式。美国直到50年后,才接受这个基本原则。

与此同时,甚至更早一些时间,他制定紧急法,以反对社会主义者的阴谋为借口,查禁1300多家报刊,将900余名工人领袖放逐到国外,1500名工人领袖被投入监狱,给大量工人领袖家庭造成不幸,因而俾斯麦遭到广大群众的痛恨。他既是独裁者同时又是改革者,这是典型的德国人。他想将社会正义和暴力糅合在一起,他甚至诡辩说,在他统治的地方,采取这些措施,是基于道义的考虑。尽管他查禁了政党,整肃了舆论,防范了某种思想,可是他的这些做法,却为欧洲上百个正在变化的政府,甚至为他今天的后继人提供了模仿的样板。

他最后终于失败了,这是毫不奇怪的,因为所有这一切,才是他犯下的最大错误。

军人的胜利——尼采论新德国——叔本华和黑格尔——三位音乐家——反艺术的帝国——反精神文明的俾斯麦

“俾斯麦使德国伟大了,而使德国人渺小了”,他手下的一位大使写下了这句惊人地刻画出俾斯麦和德国人性格的真实性的话。

19世纪70和80年代德国统一后,德国人发现自己置身于新富裕起来人民的行列之中。他们经历了长时期的失败和艰难处境,突然醒来,受到无数人的注目,这并不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功劳而是由于处境顺利。他们艰苦劳动,孜孜不倦的奋斗和永不满足的活力,所有这一切赢得了外界的承认,但只是作为个人,而不是作为德国公民。由于德国知识分子的领袖无一不屈服于统治者,德国公民作为自己国家的一个成员,从来也不能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直到30年代战争以前,德意志帝国还是十分强大的,不过支持它的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