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民国人物传记 > 第263章完结

第263章完结

大众比陈大两岁,由于年幼丧母,受继母亓氏虐待,在家中处于奴婢地位,只能穿布衣,吃粗饭,干重活,当丫鬟使唤。.k!a~n`s\h`u+g,u?a?n′._c!o?m¨高登科常年在外,后来知道大众的处境后,由于自己童年时期也有类似经历,十分同情女儿的遭遇,于是严斥亓氏一顿,把大众带在身边,亲自教养。然而,一是忙于军务,二是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也没有怎样特殊地教育。因此,大众长大后,成了一个目不识丁、三从四德的典型的旧式女子。但是,大众十分勤劳朴素。据她的侄媳妇邬兰芳回忆:“她个条很高,总是穿着长长的大襟褂子,老蓝布的或是由洋蓝布做的,长裤的裤管用小绳子扎紧着,是一双小脚。我没有看见她穿过鲜艳的衣服。”陈的早期至友潘赞化说:她思想“完全旧式的,与陈思想相隔距离不止一世纪”。而陈是一个性情中人,思想距离导致感情不融洽,“平时家庭不和,多口舌之争。留洋,欲借其夫人十两重金镯作为游资,坚决不肯,时常吵嘴”。[18]大众特别不支持陈在外奔波而不顾家庭。~艘?艘!晓?说`惘, /追?醉`辛?章′結-其实这是一个妻子的普通要求,只是这种要求对陈而言,太难以忍受了。陈这时已经眼观中国,心怀世界,小小的家庭,岂能笼住这只雄鹰。因此,他也不妥协,再加上二人婚后聚少离多,双方都饱尝了封建包办婚姻之苦。这是陈后来浪漫情史的根源。而高大众却只得终生不离家门一步,奉养老人,抚育子女,竭尽一个媳妇和母亲的责任,但在爱情和婚姻的世界里,她一生落寞,凄凉之至。因此,陈婚后不久写的批判封建包办婚姻的文章,特别深切感人:

夫妇乃人伦之首,为人间第一件要紧的勾当,若无夫妇,便没有世界。偏偏我们中国人,于夫妇一事不甚讲究,草草了事,往往不合情理……原来人类婚嫁的缘由,乃因男女相悦,不忍相离,所以男女结婚。不由二人心服情愿,要由旁人替他作主,强逼成婚,这不是大大的不合情理吗?……若是配得两下里都还合式哩,就算是天大的幸福,但要相貌、才能、性情、德性,有一样不合式,便终身难以和睦,生出多少参差,闹出许多新鲜的笑话儿来……男女婚姻,乃终身大事,就是这样糊涂办法,天下做老子娘的,岂不坑害了多少好儿女吗……现在世界万国结婚的规矩,要算西洋各国顶文明。′墈/书′君~ ?最`芯-彰¢踕~庚·薪,哙¨他们都是男女自己择配,相貌才能性情德性,两边都是旗鼓相当的,所以西洋人夫妻的爱情,中国人做梦也想不到。[19]

为此,他提议,对于不合情理的婚姻,男女双方有离婚和再婚的自由,并深刻认为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增进人类幸福;一是保全国家的安宁。”

在这个问题上,陈给予妇女更大的同情,因为妇女是封建传统观念最大的受害者,他说:“我们中国的律例,女子不好,男子有七出的权利,男子不好,却没说女子可以退婚,这不是大大不平等的事吗?天生男女都是一样,怎么男子可以退女人,女人就不可以退男人呢”;“我们中国还有一样坏风俗,说起来更是可恶得很,女人死了,男人照例可以续弦,人人不以为奇。男人死了,女人便要守寡。若是夫妻恩爱得很,丈夫死了,女人不肯改嫁他人,这也是她的恋爱自由,旁人要逼她嫁人,这本是不通的话。但是,她自己本来愿意改嫁,若是拘了守节、体面、请旌表、树节孝坊种种迂腐的话,不能改嫁,真是冤沉苦海了”。

陈这时以“三爱”的笔名,写了三篇《婚姻》文章,涉及说媒、婚礼、婚后生活等有关婚姻爱情的广泛领域,对于封建的婚姻传统观念和习俗,进行了相当彻底的揭露和批判,至今还是这个领域的好文章,并不失为有现实意义的思想深刻之作。可见,从1897年稀里糊涂地接受旧式婚姻而结婚,到这时(1904年)写这三篇文章,这七年中,他对男婚女嫁问题,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做了广泛的调查和思考。他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是想通想透了,因此在以后的人生中,他再也无所顾忌,成为一个彻底的性解放者,做出了不少令世俗者瞠目结舌的事情来。但当时的社会毕竟在封建伦理的桎梏中,所以,他的妻子(包括第二位妻子高君曼)却不得不忍受封建传统及他的乖张行为带来的双重苦难。

成“康党” 舌战群儒

1897年8月,在陈独秀与高大众订婚以后,陈到南京参加乡试,若考中举人,就可以当官了。这回,该应着那句“有意栽花花不发”半句话了。本来,陈独秀是做了准备,希望中举的,倒不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