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选》也在受批判之列,“选学”被斥为“妖孽”,所以陈独秀后来就自谑少年时期是“选学妖孽”。同时,为了应付考试,哥哥还辅导陈独秀读了金黄与袁枚的制艺。总之,在祖父启蒙教育的基础上,在成年(考秀才)前的四五年中,即人生汲取知识最重要的年代,陈独秀在哥哥的帮助下,打下了坚实雄厚的旧学基础,尽管陈不喜欢四书五经,由于逆反承受的法则威力,反而使他比一般人学得更深刻,尤其在书法、诗词、文字学以及对诸子百家的研究等方面,后来其造诣之深,可以与同时代一流学者相比。因此,陈对哥哥的感情十分深厚。他说:“我们弟兄感情极好,虽然意见上没有一件事不冲突,没有一件事依他的话做,而始终保持着温和的态度,不肯在口头上反驳他,免得伤了手足感情。”陈孟吉于1908年因肺病死在沈阳。陈独秀长途奔丧到沈,抱其遗骨归葬故里。当时他特地写了一首五言长诗《述哀》,表示对兄长的深切缅怀之情。他的自序中说:“亡兄孟吉与仲隔别于今十载,季秋之初,迭获凶电,兄以肺疾,客死关东,仓猝北渡,载骨南还,悲怀郁结,发为咏歌,情促辞拙,不鬯所怀,聊写哀曲,敢告友生。”诗中用“青灯课我读,文采励先鞭”,缅怀兄长对他的辛勤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