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两方面的强烈反响。-求~书_帮- *首,发!学术界认为填补了一项空白,1983年纪念《历史研究》杂志社成立三十周年时,该文与其他8篇文章一起,获得《历史研究》1980~1983年优秀论文奖。
但是,有关文件提出:“近年有些刊物发表为陈独秀错误辩护的文章……这是很不妥当的。望告各有关刊物,此后严肃注意防止再发生同类事情。”并指出“不能为他被开除出党和进行托派活动翻案,更不能把他看作党内人物”。《历史研究》等刊物也因此很长时间不再发表有关陈独秀研究的文章。
因为“不能把他看作党内人物”,所以,1980年至1991年期间编辑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50辑共632人中,没有陈独秀。而陈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并连任党的五届中央最高领导人。虽然时间不是最长,但连任届次是建党以来最多的。
当时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党史资料丛刊》(1983年第3辑)和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的《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第2辑)两个内部发行刊物刊登陈独秀1934年在国民党狱中写的一组七绝诗《金粉泪》五十六首全文及手书墨迹影印和著名学者陈旭麓作的注释一事,也被说成“很不妥当的”。*s^h-a.n,s.h!a+n?y¢q¨.~c!o¨m.《中共党史资料》为此被迫做了检讨。而这五十六首诗的全部内容是以嬉笑怒骂的手法抨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领导集团腐败、卖国、独裁罪行的,一点“反共”的色彩都没有。
与此同时,1984年,人民出版社准备编辑出版的陈独秀文集也受到限制,最后只能以《陈独秀文章选编》之名“内部发行”。其他计划出版中的该书的补编以及陈独秀研究资料等,都因各种规定限制而被迫取消。
但是,学术界继续沿着求真求实的道路走下去。1989年,按照《试论陈独秀与托派关系》的思路,笔者写的《陈独秀传——从总书记到反对派》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书中不仅再次全文收录了陈的《金粉泪》五十六首并作全面注释,而且再次全面否定了托派时期的陈独秀是“反革命”的传统观点。!6¢吆·墈+书!惘, ¢罪*鑫~彰·节?庚-芯·筷_199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陈独秀著作选》三卷本,其中也收录了《金粉泪》五十六首,以及陈晚年的书信和文章。1995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目前收录最全的《陈独秀诗集》,包括《金粉泪》,并有详细注释。1989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笔者所写的“陈独秀”条目,和1994年出版的《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传》丛书(10)中笔者所写的《陈独秀传》,都取消了以上传统观念给陈扣的十顶帽子。1994年,鉴于广大学者对“不能把陈独秀看作党内人物”这一规定的强烈反对和不满,《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第51~100辑时,终于把“陈独秀”列为第一篇。
就这样,所谓陈独秀与托派相结合是“反革命”的罪名,在广大学者的心目中,已经推倒;所谓“取消派”和“革命叛徒”之类的罪名,也不能成立。
与此同时,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关于“陈独秀”的注释,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在写到1927年以后的陈独秀时,原先的“取消派”“反革命”“叛徒”一类的帽子取消了,改为:“对于革命前途悲观失望,接受托派观点,在党内成立小组织,进行反党活动,一九二九年十一月被开除出党。”[13]
在革命低潮时期主张策略上的退却,不能视为“对于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反对在当时情况下武装进攻大城市,“首先夺取一省或数个省的政权”,进而夺取全国政权的极左路线,也不是什么“取消派”。虽然就党的体制和立场言,信仰托洛茨基主义,提出并坚持不同于党中央的政治主张,成立反对派性质的小组织,实属违纪,所以,执行党的纪律,把他开除出党,别人无权置喙,陈独秀对此也理直气壮地承认是事实,但不能因此说他是“反革命”。所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的这条注释,没有再提所谓“取消派”“反革命”“叛徒”之罪名。至于反共产国际的问题,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所谓“反苏”,就是反斯大林,也是从反共产国际衍生出来的。原则上来说,“反斯大林”“反共产国际”,都没有错。斯大林有那么多错误,甚至杀人如麻,不应该反对吗?他和共产国际对别国革命瞎指挥,不应该反对吗?陈独秀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深刻教训中体会到中国革命应该由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