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树棠 105,137
杨廉 117,252
杨亮功 45,80,83,84
杨铨(杏佛) 172,178,193,198
叶圣陶 245
仪式 7,8,11~13,15,17,217,218,229,231,234,235,238~240,242,244,262,266
易培基(寅村) 172,177~179,188,204,208
《益世报》 195,200
于右任 184,230~232,241,242
袁希涛 83~85,216
恽代英 147,148
Z
张厚载 78
张继 124,185,199,231,232
张静江 165,172
张澜 151
张乃燕 178,180
张绍曾 110,120,123,128
张申府 236
张元济 129,145,202
张作霖 93,155,158,161
章士钊 109,156,181,196,232
章太炎 47,74,75,149
赵子懋 162,175,192,201,202
中华大学 170~172,176~179,182,184,185,187,191,192,194,208
中央大学区 168,173,178,202
《中央日报》 20,24,230,233,236,239,241,244,247,248,250~253,256
中央研究院 1,153,154,156,166,167,183,184,203,206,229,231~233,236,238,241~244,247
周恩来 254
周作人 32,57,62,76,88,134,135,143,158,159,181,190,196,199
朱家骅 20,143,173,189,230,236,241,243~245
朱务善 221
朱希祖 103,192
宗白华 237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卡.卡^晓`说*王? _冕`费+跃~黩¨~精¢武\晓-说-旺* ~罪*新/章.截\埂`歆!快+*兰,兰·闻·血! ?追,蕞,薪?蟑,洁_选定题目之后,论文写作过程中充满着对新视角解读的期待以及对自己驾驭该问题能力的怀疑。即便是在毕业后多年重新提笔修改之时,那种交织着复杂情绪的记忆和当年写作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仍会不时袭来,挥之不去。这一情绪状态,或许大部分只是性格使然,却相伴游走于写作始终,冷暖自知。
如影随形的惴惴不安,最初带来的是无尽的烦恼。情绪问题大多不受理性控制,而越是受感性的控制反而越有可能偏离研究正轨。不过,幸运的是,这种状态却为我接近和理解研究对象带来了意外的收获。虽然蔡元培所处之时代、所历之事、所见之人,与我的日常经验可说是天壤之别,但从他的文字和时人的记述中,他的以教育学术为出发点,诚意正心处事为人,虽不时落入争斗泥沼,做事多有掣肘,却又能泰然处之的人生境遇和心态,与我在写作及修改时之心境颇为接近,自然而然地成为解读的切入点。正所谓“知人论世”,有此立场,蔡元培之于我,便不再只是书本上那个百余年前行走于政教两界的历史人物,而成了映照自身、反躬自问的良师。正所谓“史无定法”,面对这个已有丰硕成果的主题,能做到自认为与研究对象有心灵相通之处,也是可遇不可求。从心态和心境入手去体贴人物,虽算不上剑走偏锋,我却是想借此独辟蹊径。
过于贴近自己的研究对象,会有“为贤者讳”的危险,也是人物研究的大忌。教育学界对归属于“教育家”的人物研究,一般更注重的是其教育思想与实践,但晚清民国一代的学人多是“跨界”发展,教育并不完全是一个独立而专门的领域。他们以教育学术救国,所得助力部分即来自教育学术界之外,教育界无时无刻不被牵涉进复杂动荡的时局之中。如何去重建晚清民国变局之中的历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