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民国人物传记 > 第242章完结

第242章完结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三联书店,2001。¨兰*兰~雯`学? ,追+醉^辛?章\劫,

景军:《神堂记忆: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权力与道德》,吴飞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上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梁柱:《蔡元培教育思想论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梁柱:《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梁柱:《蔡元培与北京大学》(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林辉锋:《马叙伦与民国教育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民国八年至十八年》,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罗志田:《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罗志田:《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中华书局,2003。

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晓/说^C′M\S· +唔*错~内.容`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法〕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张和声、程郁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潘光哲:《华盛顿在中国——制作“国父”》,台北:三民书局,2006。

彭明:《五四运动史》(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8。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民族出版社,2007。

〔法〕皮埃尔·诺拉主编《记忆之场》,黄艳红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四川大学校史编写组编《四川大学史稿》,四川大学出版社,1985。

〔美〕舒衡哲:《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刘京建译,新星出版社,2007。^2\8!墈+书?枉¨ .已`发?布^最/辛!蟑!結^

孙常炜:《蔡元培先生的生平及其教育思想》,台北:商务印书馆,1968。

孙江:《事件·记忆·叙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陶英惠:《中研院六院长》,台北:文汇出版社,2009。

王笛:《时间·空间·书写》,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华书局,2008。

王明珂:《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根基历史的文本与情境》,中华书局,2009。

〔美〕魏定熙:《北京大学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0)》,金安平、张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美〕魏定熙:《权力源自地位: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张蒙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吴方:《世纪风铃——文化人素描》,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吴家莹:《校长如何实践其治校理念——蔡元培的经验》,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

〔德〕扬·阿斯曼:《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金寿福、黄晓晨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杨东平编《大学精神》,辽海出版社,2000。

叶隽考释《蔡元培:大学的意义》,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美〕宇文所安:《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郑学勤译,三联书店,2004。

张晓唯:《蔡元培与胡适(1917~1937)——中国文化人与自由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张晓唯:《蔡元培》,云南教育出版社,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