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较多的词是“希望”和“精神”。
纪念刊为首一篇即为代校长蒋梦麟的《北大之精神》。文中将“北大精神”解释为“大度包容的精神”和“思想自由的精神”。他在论述“大度包容的精神”时提到:
本校自蔡先生长校以来,七八年间这个“容”字,已在本校的肥土之中,根深蒂固了。故本校内各派别均能互相容受。平时于讲堂之内、会议席之上,作剧烈的辨驳和争论,一到患难的时候,便共力合作。这是已屡经试验的了。[30]
在谈到“思想自由的精神”时,他又说:
本校里面,各种思想自由发展,不受一种统一思想所压迫,故各种思想虽平时互相歧异,到了有某种思想受外部压迫时,就共同来御外侮。引外力排除异己,是本校所不为的。故本校虽处恶劣政治环境之内,尚能安然无恙。
蒋梦麟此番宣示的潜台词是,向北大师生公开表示在其再次代理校务期间仍然会以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作为治理北大的基础。另一方面,蒋梦麟的叙述也是结合北大的历史与现实对这一理念的重新解释,并最终以“北大精神”这个更为抽象的表述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