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民国人物传记 > 第217章完结

第217章完结

[189] 《昨日行政院会议》,《大公报》1928年12月5日,第2版;《教育部告诫北大学生》,《大公报》1928年12月7日,第2版。+丸′ ! \鰰?占+ *耕?鑫′嶵¨筷,

[190] 《政分会昨函卫戍部市政府对北大风潮促依法办理》,《京报》1928年12月13日,第3版。

[191] 《解决北大卫戍部似仍主和平办理》,《京报》1928年12月19日,第3版;《张荫梧今赴津参列国术会》,《京报》1928年12月23日,第3版。

[192] 《蔡元培蒋梦麟告诫北大旧生》,《世界日报》1928年12月6日,第3版;《北大南下代表二人已推定》,《京报》1928年12月7日,第3版;《北大上课促成会致中央电》,《申报》1928年12月11日,第9版。

[193] 《北大护校运动近讯》,《大公报》1928年12月26日,第3版。

[194] 《蔡元培劝告北大护校代表》,《大公报》1928年12月25日,第2版。

[195] 《北大学生对学潮意见纷歧》,《申报》1929年1月15日,第11版。针对吴稚晖的调停计划,傅斯年后来在给蔡元培的信中做过分析。′比¨奇?中-雯?惘, .首′发′他说,吴稚晖“知术而不知政,扶植一人便一头撞到底,其他牺牲不计也”,所以其“爱蒋(介石)爱李(李石曾)”,实际上却是拉蔡“为上一人捧场,为下一人负锅”。吴所筹划之计,“仍是为高阳相国(指李石曾——引者注)谋出路”,提醒蔡元培多加注意。《傅斯年致蔡元培》(暂系年于1929年7月),王汎森、潘光哲、吴政上主编《傅斯年遗札》第1卷,第157~159页。

[196] 《前北京大学学生读书会发表宣言》,《世界日报》1929年1月7日,第6版。

[197] 《昨日前北大学生全体会未开成》,《世界日报》1929年1月13日,第6版。

[198] 《胡适抵平后之北大学潮》,《教育杂志》第21卷第2号,1929年2月,第 130~131页;《北大学潮已告解决》,《申报》1929年2月5日,第17版。

[199] 《行政院廿七次会平浙大学区暑假停止》,《京报》1929年6月27日,第3版。

[200] 《北大昨晨恢复校名》,《顺天时报》1929年6月28日,第7版。

[201] 《李石曾电北大荐蔡自代》,《顺天时报》1929年7月3日,第7版;《李石曾辞意坚决》,《顺天时报》1929年7月12日,第7版。′比`奇′中¢文?徃_ ·已.发*布·嶵′新¨漳^节_

[202] 《复张元济函》(1929年3月22日),《蔡元培全集》第12卷,第12页。

[203] 《致蒋介石函》(1929年6月7日),《蔡元培全集》第12卷,第44页;高平叔撰著《蔡元培年谱长编》下册(1),第352~353页。

[204] 或许还因派系之传言有特意避嫌之意,此点可从胡适的想法中推断出来。胡适自1925年离开北京之后留下了不少藏书,但直到1929年初得知北大学潮暂告结束的消息之后才取回。他曾对北大学生说:“去年六月,即有来平运书之意,只以避免误会,恐人家疑我来占北大,迟迟未行。”参见《胡适抵平后之北大学潮》,《教育杂志》第21卷第2号,1929年2月,第130~131页。

[205] 高平叔撰著《蔡元培年谱长编》下册(1),第356页。

[206] 《教工欢迎蔡蒋代表赴津》,《顺天时报》1929年7月2日,第7版;《北大学生努力复校请蔡长校》,《京报》1929年7月4日,第6版。蔡元培到天津之前,李石曾曾致函北大各院院长、教职员工会及学生会,也透露了蔡即将到北平来的消息,并请其“一致请愿,早复原职”。《李煜瀛荐蔡元培自代》,《京报》1929年7月3日,第3版。

[207] 《旅京北大同学会进行复校运动》,《京报》1929年7月16日,第6版;《北大学生请明令蔡元培长校》,《京报》1928年8月23日,第6版;《北大师生代表今日南下》,《京报》1929年8月24日,第6版;《北大学生请教部速解决校长问题》,《京报》1929年9月2日,第6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