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民国人物传记 > 第84章完结

第84章完结

[41] 冯友兰语转引自余先生文;参见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全集》第1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第330—331页。^精?武?小.说′网! *哽′芯′醉+全*

[42] 参见罗素为此书写的书评,载The Nation(Sept. 23,1923),胡适1923年11月4日的日记中剪贴有全文。

[43] 转引自陈源为胡适《整理国故与“打鬼”》一文写的《西滢跋语》(1927年3月),《胡适文存》三集卷一,第214页。

[44] 《年谱》,第198页;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胡适文存》卷四,第161—162页;胡适日记,1914年2月9日。

[45] 柳诒徵:《论近人讲诸子之学者之失》,柳曾符、柳定生选编《柳诒徵史学论文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第513—537页。

[46] 胡适日记,1922年2月26日。

[47] 《口述自传》,第94—97页。

[48] 唐德刚:《胡适杂忆》,第219页;《口述自传》,第116页注29、第20页注8。

[49] 夏道平:《谈自由,念胡适》,《世界日报》1990年12月16日之《世界周刊》;吴森:《杜威思想与中国文化》,收在汪荣祖编《五四研究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79。¨h¨u_a,n_x*i~a*n-g.j·i+.~n+e¨t¨

[50] 参见Daniel T.Rodgers,Contested Truths:Keywords in American Politics Since Independence(New York:Basic Books,1987),pp.190—192,杜威的话引在该书第191页。

[51] 胡适:《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1922年9月),《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257—270页。

[52] 《口述自传》,第93页。美国学者贾祖麟(Jerome B. Grieder)也有相似看法。贾氏关于胡适的名著,有两个中译本:《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书名直译,作者音译为格雷德,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和《胡适评传》(书名转译,南海出版公司,1992),都有小错而尚可。本书所用为后者,简作《胡适》,参见第42、99页。

[53] 胡适日记,1914年1月25日、7月7日所附他1917年3月补记;《口述自传》,第91—92页。_躌′4,看+书. +无.错-内·容-

[54] 贾祖麟:《胡适》,第97页;《口述自传》,第92页。

[55] 胡适日记,1915年8月21日。

[56] 《口述自传》,第117—123页。

[57] 《口述自传》,第12页、第20页注8。

[58] 胡适发现,在一部康德占40页的西方哲学史中,竟然未提赫氏之名,大呼“决不能使我心服”,好在洋人也不很在乎胡适是否心服。参见其《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1922年9月),《胡适文存》二集卷二,第271页;存疑主义见第36—41页。

[59]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第221页;《口述自传》,第252页。

[60] 唐德刚:《胡适杂忆》,第69页。今日西人治汉学者中文程度渐深,可以预期冯氏的“贞元六书”将来在西方的影响还会增大。因为那里面恰多“举一反三”式的概念化内容,其出发点或视角又常与西人相接近,加点材料并再事发挥就可做成文章。这是题外话了。

[61] 《口述自传》,第117页。

[62] 《口述自传》,第124—126页。

[63] 《口述自传》,第97页。

[64] 本段与下段,胡适日记,1921年6月30日、1917年3月27日。

[65] 《口述自传》,第214页;《胡适论学近著》第1集(上),第273—274页。

[66] 胡适日记,1922年2月26日;唐德刚:《胡适杂忆》,第105页。

[67] 参见《口述自传》,第181页;唐德刚《胡适杂忆》,第69页。

[68] 随着胡适影响的扩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