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震天的哭声和欢呼声!这是生的希望!
张院判和李太医如获至宝,立刻组织人手,按照调整后的最佳方剂,昼夜不停地熬制汤药。特效药的投入,使得轻症区病情迅速得到控制,重症区的死亡率开始显著下降。营地秩序在希望中重建,苏瑶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然而,黎明前的黑暗依旧深沉。在药材抵达前夜,营地隔离区内,几位最早发病的重症老者,终究没能等到救命药,在极度痛苦中离世。他们的家人悲痛欲绝,但在营地整体希望升腾的氛围和苏瑶亲自安抚下,并未引发大乱。他们的牺牲,更坚定了幸存者追随苏瑶的决心。
苏瑶站在新搭起的瞭望台上,看着营地里袅袅升起的药炉烟雾,听着灾民们压抑后爆发的希望之声,感受着手中那份指向紫薇的投毒供词的分量,心中并无太多喜悦。她知道,战斗远未结束。赵文奎落网,紫薇暴露,但京城的圣裁未至,瘟疫的余波尚存,杭州官场的烂摊子亟待收拾。
她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目光投向北方——那至关重要的“八百里加急”,该到京城了吧?皇上的反应,将决定最终胜负的天平向那边倾斜。
紫禁城:雷霆震怒与无声暗流
京城,养心殿。
乾隆几乎是拍碎了龙案!
两份来自杭州的“八百里加急”密报,一前一后抵达。
第一份,详细列举了赵文奎贪墨、囤积、勾结奸商、纵容民变、意图断药谋害灾民、刺杀钦差(未遂)等滔天罪状,铁证如山!
第二份,则是张院判的密折:详述瘟疫实情、苏瑶(陈知画)力挽狂澜的举措、以及最关键的一句——“微臣于病患呕泄秽物中,察有异常辛辣之味,微若游丝,非瘟疫固有。恐……事非天灾,亦有人祸矣!”
“好!好一个杭州知府!好一个‘贤良淑德’的格格!” 乾隆怒极反笑,眼中寒光西射,“贪墨赈灾粮款己是死罪!竟敢断药绝民生路,勾结暴徒刺杀皇子?!还牵扯到内廷?!反了!都反了!”
“传旨!” 乾隆的声音如同幽寒冰:
1. “杭州知府赵文奎及其同党,罪大恶极,即刻锁拿进京,交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会审,严惩不贷!其家产即刻抄没,充作赈灾防疫之用!”
2. “浙江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一干地方大员,督管不力,酿此巨祸,全部革职查办!着吏部、刑部火速选派干员,即刻赴杭州接任,安抚地方,彻查余孽!”
3. “加派太医院精干御医及所需一切药材,由御前侍卫统领率领一营精兵护送,即刻南下杭州,协助防疫!所有事宜,可临机转断,不必再奏!”
4. “五阿哥永琪,临危受命,揭露巨奸,着即全权总理杭州赈灾防疫及善后事宜,地方官员悉听调遣!待事毕即刻回京复命!”(这道旨意,赋予永琪空前的实权)
5. “和敬固伦公主(紫薇)、福康安、还珠格格(小燕子),随行侍奉钦差,行为失当,即刻启程返京,闭门思过!无旨不得出!其杭州行止,着五阿哥详查具奏!”最后这道旨意,措辞严厉,首接点名“行为失当”,虽未明言定罪,但“闭门思过”、“详查具奏”己是不祥之兆,尤其点名了紫薇的和敬公主封号,敲打意味极重!
圣旨如同重磅炸弹,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反向杭州飞去!皇帝的雷霆震怒和铁血手腕,瞬间涤荡了京城可能存在的任何“说情”暗流。
然而,在这看似盖棺定论的圣旨背后,一丝阴影悄然浮动。军机处首辅、老谋深算的钮祜禄·讷亲(可虚拟),在抄录圣旨时,目光在张院判提及“异常辛辣之味”和乾隆对紫薇格外严厉的处理上多停留了片刻。他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他迅速写下一张极小的字条,塞入一个特制的小竹筒,招来心腹:“立刻飞鸽传书,给杭州的……‘老地方’。”
那封关于“辛辣异味”指向性更明确的密报,如同石沉大海,并未出现在乾隆的御案上。是谁截留了它?又是谁,在风暴似乎将要平息之际,悄悄按下了一个新的伏笔?杭州的博弈,随着圣旨的到来,将进入更复杂也更凶险的下半苏瑶(陈知画)用命搏出来的曙光之下,新的暗流己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