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粗细不同的木材,开始安装。
这一路上,乡丁们抬着木材上山,累得不轻。
不过,他们知晓不用主攻,心中暗喜,这比当炮灰去送命要好多了。
八根粗木,十六根细木,数十块厚木板,榫卯结构,早在山上下加工完毕。
安装的汉子们对榫卯结构了然于心,粗大的木榫精准嵌入对应的卯眼,发出沉闷而坚实的“咔嗒”声,瞬间咬合在一起。
木板一搭,汉子们熟练地将粗麻绳绕过木材,紧紧缠绕,均匀紧实。
众人动作一气呵成,木头、木板在榫卯和绳口的双重固定下,稳稳地拼接在一起。
断魂崖上,守兵们满是疑惑,山下这帮人是在做什么?
随着十几名汉子抱来厚厚的絮布,铺在木板上加固后,一块长七八米、宽三四米的“大平板”形成了。
“起..”
又一声令下,八名身材魁梧汉子抬起“大平板”,身子微弓,向前方缓步移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十几名持箭执刀的汉子钻进木板下面,一起向断魂崖进发。
受地形限制,这样的“大平板”,共有几十块,拉开间距,缓缓前行。
原来,这是飞鹰卫一干人,回到营地后,针对投石机突袭,做出的“防石板”。
投石机打在人身上,和打在木板上,至少要减轻很多伤亡。
一直在山顶上观察的周天成,不由佩服起古人,应变能力很快。
如果是巨型投石机,数百斤的石头砸过去,这种“防石板”就不够看了。
偏偏,大松山目前制造的都是简易投石机,重量有限,正好击中了短板。
果不其然,第一波投石机投出的石头,噼里啪啦打在第一块“防石板”上,经过絮布减震后,“防石板”向下一沉。
只有几个反弹后溅起的石片伤了“防石板”下两个汉子的腿,没有造成其它伤亡。
陈立重心中大振。
看来此法可行,比上次伤亡累累好上很多。
缺点是抬着“防石板”前进,速度慢,步调还要一致才可。
周天成当机立断,指挥一部分投石机换成重量相同的石头,取代碎石,增加打击力量。
他和吴老三有分工,一个指挥投石机阵地进攻,一个指挥断魂崖关口防守。
连续打击之下,终于有几块“防石板”前头一沉,倾倒在地,躲在其下的汉子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