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管理层离开时,必须经过金属探测和人工检查。
带不进去设备,也带不出来证据。
陆深放下酒杯,走到书桌前,拉开抽屉。里面放着一本皮质笔记本——最原始,却也最安全的记录工具。
他翻开空白页,拿起钢笔,开始用,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暗码,记录冰工厂的关键信息:
生产线布局
原料供应链
核心技术人员名单
这些信息无法首接作为法庭证据,但足以让国际禁毒组织锁定打击目标。
陆深的目光落在桌上的几样物品上——
1. 定制钢笔(金属外壳,可拆卸)
2. 百达翡丽腕表(内部构造复杂)
3. 西装纽扣(纯金打造,实心)
如果电子设备带不进去……那就用最原始的方式。
他拆开钢笔,将笔尖和墨囊取出,替换成微型存储芯片,再重新组装。外表毫无破绽,但内部己藏了关键数据。
接着,他取下腕表的表盘,在机芯的夹层中嵌入一片薄如蝉翼的柔性电路板。即使被X光扫描,也只会显示正常机械结构。
最后,他拿起西装纽扣,用激光笔在内部刻下微缩地图——冰工厂的通风管道和紧急出口。
风险:一步错,满盘皆输
陆深很清楚,这些手段并非万无一失:
如果冰工厂突然升级安检,用CT扫描仪检查物品,他的伪装可能会暴露。
-如果林昌鸿或八爷对他起疑,一次突袭搜查就能让他万劫不复。
但他没有选择——这是唯一能接触到核心证据的机会。
他合上笔记本,锁进保险箱,然后走到浴室,打开水龙头。冷水冲刷着脸,他盯着镜子里的自己。
“陈雷”可以犯错,但“陆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