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伊莎带着刘查理进入大厅时,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2.c¢y,x~s?w-.?n¨e-t/
信徒们脸上大多是尊敬——他们知道阿伊莎是主虔诚的信徒,被两位大人信赖。
一些刚被救援出来的男性幸存者,眼神中则流露出了原始的欲望和贪婪——都说监狱蹲久了,看母猪都感觉眉清目秀,被丧尸堵在房间里担惊受怕的幸存者们也好不到哪去。
何况与其他脏兮兮的女性幸存者相比,身材火辣的阿伊莎简首是人间角色,是他们压抑欲望的投射对象,他们自然把持不住。
伊莱和亚伦熟视无睹,只是尽职尽责地在拥挤的人群中开辟出一条通路,将阿伊莎和刘查理引向大厅的前方内圈。
刘查理一边跟着阿伊莎往里走,一边竭力在人群中搜寻霍克的身影。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猛地定格在前方内圈靠右的一个角落。
……
前天中午,当那个叫塞莱斯特的女信徒带着温和的笑容将他从查理休养的房间外“请”走时,霍克的心就沉了下去。
——查理的担忧应验了,他们被这个古怪的组织分割开了。·优,品,小`说?徃· +哽·新_醉/全¨
他先是被安排简单吃了个午饭,然后就被带离了刘查理所在的房子。
之后,霍克再度见到了那个看起来就很古怪的以西结神父。
这一次,没有了玛格丽特修女在场,以西结的气场更加威严,也更加虚伪。
有了徒弟的提醒,即使以西结伪装的再好,霍克依旧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家伙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好歹也是一个店铺老板,即使是脾气火爆的铁匠铺老板,迎来送往那么多顾客,简单的伪装一下自己的情绪还是能够做到的。
两人一通互飚演技,一个表现的仁慈亲切,一个表现的感恩戴德,一番虚情假意的对话下来,气氛竟也显得“其乐融融”。
以西结显然很满意霍克的态度,再度安慰了他以后,就留下了一个叫做约瑟夫的男信徒,负责“引导”他熟悉“伊甸园”的生活。
霍克瞥了一眼这个叫约瑟夫的男人。
这人三十岁不到的年纪,身材壮硕,眼神冷漠锐利,几乎没有什么情绪波动。
他的腰间佩戴着保养得不错的长剑,手指骨节粗大,虎口有老茧,站姿隐隐透着一股军旅风格。-6?吆?看`书-枉? ¢庚^新·嶵~哙\
引导?
曾经有过参军经历的霍克对于刀口舔血的人格外敏感,他心中冷笑,暗道这分明就是派来看管自己的狱卒,也是他表现出逃跑想法之时的刽子手。
接下来的近两天时间里,霍克的猜测被完全证实。
约瑟夫几乎与他形影不离,同吃同住。
霍克被安排住在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房间里,而约瑟夫就睡在同一间房内的另一张简易木床上。
无论霍克做什么,哪怕是夜里起夜,都能感觉到背后那道警惕的目光,如果霍克精通东方文化,“芒刺在背”这个词怕是非常贴切的形容词了。
霍克尝试过与约瑟夫交流,想套取一些关于这个教派的情报,但约瑟夫大部分时间都惜字如金,只有在霍克旁敲侧击地询问他的来历时,他才难得多说了几句。
原来,约瑟夫曾是附近一个小贵族的私兵队长。
丧尸爆发时,他护卫着那位贵族和家眷躲藏在家中,是以西结和玛格丽特带人“解救”了他们。
虽然他们没有经历过“弹尽粮绝”的绝望,但作为末世前有幸跟那位贵族一起聆听过“圣训”的一员,发觉末日审判真的如同以西结和玛格丽特宣扬的那般降临,不由得对两个“先知”抱有敬仰和信赖。
那位小贵族和家眷如今也成了教派的底层信徒,而约瑟夫则因为其战斗经验和对两位首领近乎狂热的崇拜,成了教派核心圈子的一员。
霍克察觉到约瑟夫在叙述这段经历时神色之中的敬仰和狂热,心中不由得一凛。
换做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肯定觉得这能力放到现代,把高考学生平均成绩提高个百十来分肯定不成问题,忽悠一帮牛马打黑工更是小菜一碟,但霍克只觉得一个心智坚定的战士都被洗脑成这幅模样,可见这个邪教组织有多可怕。
受到徒弟行事风格的影响,霍克虽然心中警惕,但嘴上却在不断附和,跟约瑟夫一同“感恩”并“赞美”两位大人的帮助和主的庇护。
拉进两个人关系的最快途径之一就是共同的喜好,霍克这番“同仇敌忾”的表态,显然让约瑟夫对他的观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