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郊乡
古郊乡地处陵川县东部,与河南省辉县市接壤。这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着名的王莽岭景区就位于古郊乡境内。王莽岭景区峰峦叠嶂,气势磅礴,云海、日出、奇峰、松涛等景观美不胜收,是太行风光的典型代表。古郊乡的居民围绕着旅游业发展相关产业,如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销售等,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此外,古郊乡还有许多古老的村落,这些村落保存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六泉乡
六泉乡位于陵川县东北部,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水资源丰富,有许多清泉和溪流,因此得名“六泉”。六泉乡的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以上,是山西省的生态示范乡。乡内的主要产业为农业和林业,农产品以核桃、花椒、中药材等为主。近年来,六泉乡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和生态资源,打造了一些旅游景点和休闲度假设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十一)夺火乡
夺火乡位于陵川县南部,地处太行山南端。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资源丰富,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宝库。夺火乡的主要经济来源为林业和畜牧业,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如种植高山蔬菜、水果等。¨我-得¨书+城? ′首·发,乡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凤凰欢乐谷景区,景区内峡谷幽深,溪流潺潺,瀑布众多,还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是一个集自然风光、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十二)马圪当乡
马圪当乡位于陵川县东南部,与河南省修武县相邻。这里山水相依,景色迷人,有“太行江南”的美誉。马圪当乡的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家湾景区、白陉古道等景点。武家湾景区湖水清澈,周围群山环抱,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白陉古道是中国古代的“太行八陉”之一,历史悠久,沿途有许多古老的关隘和遗迹,吸引了许多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探寻。马圪当乡的居民以农业和旅游业为生,当地的农家乐和民宿生意兴隆,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和美味的农家饭菜。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陵川县历史悠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塔水河古人类遗址以及西瑶泉遗址的发掘,证明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
夏商两代,陵川隶属冀州;西周初期,此地被分封给晋国,后被陵子寿胡所占。春秋战国时期,陵川先隶属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时,被分到韩国,后归赵国。秦始皇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陵川地区隶属上党郡高都县。
西汉初期至东汉末年,陵川地区隶属于上党郡泫氏县;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方势力相互角逐,陵川地区归魏国所有。西晋时期,先为北汉领土,后归石勒,石勒在邯郸建立后赵,陵川地区成为赵国领土。东晋孝武十一年(383年),陵川地区被称作泫氏县,隶属于新建立的建兴郡。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建兴郡改称建州,陵川地区划归平高县,由建州管理直至隋开皇三年(583年) 。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建州改称泽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陵川县正式立县。唐朝先将泽州分为盖州、泽州、建州,唐贞观元年(627年),盖州并入泽州,唐太宗将全国分为10道,陵川由河东道管辖。五代十国时期,因太行山是进入北方平原的重要屏障,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陵川县时隶属后梁,时隶属后晋。
宋太宗时期,陵川县隶属于河东路泽州;金国联合宋朝攻打辽后,中原北部被金国占据,此时的陵川县隶属于河东南路泽州。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陵川隶属于新设立的司校司;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陵川归晋城,司校司被废除,后又从晋城分出,复归泽州。
明朝时期,陵川县隶属于泽州,基本没有变化;正德六年(1511年),农民起义军攻入陵川。清朝沿袭明朝建制,泽州改称泽州府,陵川隶属于泽州府直至清末。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陵川隶属于江西省三道之一的冀宁道;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道被废除,陵川县归山西省管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陵川隶属于山西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被国民党占领。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日军侵华占领陵川,归上党道管辖,此时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为抗战需要,将陵川西部与西南部归于陵高县